分享

视野缺损之谜:高鸟氨酸血症

 Huangmuy 2020-01-10
患儿,女,8岁,主因“夜盲症、视野缺损3年”就诊。在2岁后出现视力异常,暗适应能力下降,夜晚视物不清,泪少,怕光。智力运动正常。5岁时在眼科就诊,发现屈光不正,右眼-1.00,左眼-0.75,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是3/10左右。眼底检查发现双眼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赤道部黄斑水肿
患儿为母亲第1胎第1产,围产期无特殊病史,无弟妹。父母为一级表亲,近亲婚配。患儿祖父30岁后视力逐渐减退,在50岁时失明。
代谢分析:血液鸟氨酸水平显著增高。尿液鸟氨酸、赖氨酸和胱氨酸增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左中央窝、双眼黄斑颞侧有荧光渗漏和囊状的黄斑水肿。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活动。基因分析:OAT纯合突变,父母均为杂合突变携带者。
最终确诊为“高鸟氨酸血症”

THE END

高鸟

氨酸血症



高鸟氨酸血症(hyperornithinemia)是由于鸟氨酸-δ-转氨酶(ornitne-δ-aminotransferase,OAT)缺乏导致鸟氨酸在体内堆积的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为尿素循环障碍中的罕见类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临床表现


1、脑回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特征是缓慢性进展的视力受损最终导致失明。患者通常在10-20岁开始出现夜盲及近视,随着年龄增长,视野向心性缺损,当病变累及黄斑部,视力极度减退,可仅剩光感。大部分病例于40-50岁失明,脉络膜视网膜完全变性,最终失明。多数患者于20岁左右伴有后囊下白内障发生。但也有20岁左右出现失明和60-70岁视力仍然很好的病例。

双侧囊状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B

双侧囊状黄斑水肿--荧光素血管造影(CD

周边眼底视网膜内有大量圆形锐利有限萎缩区--荧光素血管造影(EF

2、神经系统改变   部分患者有神经系统改变,但多数智力正常。研究表明,50%患者脑部MRI显示脑白质退行性损害,70%患者有过早的脑萎缩,58%患者有脑电图有异常改变,包括缓慢背景运动、局部性损害或高幅β波,8%患者有癫痫发作,还有少数患者伴有智力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表现。

3少部分患者有肌无力表现。

实验室检查


1、 血浆鸟氨酸水平测定血浆鸟氨酸水平明显升高,常比正常人高5-20倍。新生儿期可以降低。

2、 尿氨基酸测定鸟氨酸明显升高。

3、 尿有机酸分析新生儿期乳酸增高。

4、 酶活性测定:皮肤成纤维细胞或淋巴细胞鸟氨酸-δ-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或缺乏。

5、 基因突变分析已发现40余种鸟氨酸-δ-转氨酶基因致病突变,其中多数为单个碱基置换突变。

治疗


1、 饮食限制限制鸟氨酸前体精氨酸摄入量。

2、 增强残存酶活性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2增强残存鸟氨酸-δ-转氨酶活力,减少鸟氨酸堆积。

3、 补充缺乏物质适当补充缺乏的赖氨酸及肌酸。

4、 肝移植。

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对阳性家族史成员进行遗传咨询,基因突变分析可检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有先症者夫妇进行产前诊断。胎儿绒毛或羊水穿刺细胞培养,可测定酶活力和分析基因突变。




编辑:林文娜

初审:方晓露

审核:郝虎/肖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