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1-10

餐桌和茶几,都是用来摆放饮食器具的,为什么一个叫桌一个叫几?桌和几有什么不同?

趴在桌子上干活,为什么要叫伏案工作?案和桌是同一种家具吗?那“举案齐眉”难倒是把桌子举到头上?

我们常说案几、几案,几和案之间是不是能划上等号?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别方,要想捋清楚桌、案、几之间的关系,得先跟宝哥哥一起回顾下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史。

我们如今比较熟悉的桌、案、几,都是宋代以后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成熟的产品,按照功能分类,都属于承具,也就是用来承托摆放东西的。

然而,这个功能可不是诞生之初就有的。

· 案 ·

鸿门宴上,樊哙(kuài)说了句千古名言——“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其中这个俎,就是桌、案、几共同的“祖先”。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俎好像是切菜板来着?

所以,宝哥哥的意思是,桌、案、几都起源于切菜板喽?

古代祭祀时,需要用猪牛羊等大型牲畜,俎就是用来摆放这些硬菜的器具。据传,俎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有虞氏(舜帝就来自有虞氏),商周时期已经普遍使用。

只不过祭祀的最后环节,厨师会就着俎将肉切成小块供诸神食用,所以后来俎才又发展出了砧板的意思。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春秋 镂空龙纹青铜俎 河南博物院藏

周代后期,俎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和祭祀专用的,高大上的礼器区分开来,百姓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俎,就被起了个全新的名字——“案”。

案最初只有一种功能,就是在人们吃饭时用来摆放食物,叫做食案。食案本质上跟托盘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外形上,食案有腿而托盘没长腿。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西汉云纹漆案 湖南省博物馆藏

汉代是食案的使用高峰期。当时的用餐方式为分食制,由于椅凳还没有出现,人们都席地而坐,每人一份各吃各的,食案又矮又窄小,“举案齐眉”中孟光举的就是这种食案。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为了防止用餐过程中汤汤水水洒得到处都是,食案的四周会有一圈高出面心的边,称为拦水线。

汉代时,出现了没有拦水线的案,说明当时案的功能已经得到了初步扩展,在用餐之外也开始用来置物了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魏晋南北朝时期,案的使用更加细分,除了食案外,还有书写用的书画案、放奏章的奏案、摆放香烛贡品供奉神灵、牌位的香案等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形制也有所区别。

· 桌 ·

桌的出现,源于食案的改革。

魏晋南北朝之后,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逐步转向“垂足而坐”,相应的,食案的高度也增加了。

同时,用餐方式也由各吃各的向现在的用餐方式(合食制)过渡。到唐代,人们用餐时虽然仍旧把食物分装好,但已经开始共用一张食案,食案又因此不得不变得更加宽大。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唐 周昉《宫乐图》

像《宫乐图》中描绘的这种用餐方式叫会食制,介于分食制与合食制之间,流行于唐代。自从会食制开始流行之后,食案就不再叫“食案”,而改称“桌”了

桌从食案中分化出来之后,先是承担了用餐的功能,渐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又分担了案的置物功能,先后发展出餐桌、供桌、琴桌、棋桌、茶桌、酒桌、书桌等等……宋元时期,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日常家具。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明万历 黑漆棋桌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明万历 红漆雕填戗金琴桌 故宫博物院藏

回过头来,案的功能被分担出去之后,实用性越来越低,陈设性则越来越强

宋代之后文人阶层崛起,文人雅士们赋予了案更多的人文精神。除了用来做一些诸如写书作画等文雅的事情,更多时候案只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摆放在书房等较为隆重、正式的场合。

总体来说,案的地位、等级要比桌更高。

而从外形上看,桌与案的区别与高矮长短大小都无关,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腿:桌的四条腿靠边顶住四角,而案的四条腿内缩。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 几 ·

几同样是从俎中分离出来的

不过进食置物的功能已经由案承担,几的功能就有点跑偏了。

我们常说椅凳出现之前,中国人都是席地而坐,但这个“坐”其实是跪坐,时间长了难免累得慌,而几最初就是放在身前或身侧用来凭扶倚靠的,叫做凭几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陈宣帝抱着的就是凭几

最早的凭几大约出现在周朝,形状是细长直,只用来给周天子支撑胳膊。后来随着凭几的广泛应用,样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慢慢带上了弧度。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北齐杨子华 《校书图》中的直式凭几

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期间,是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转变的过渡期,凭几为了适应这种改变,走向了两个方向。

一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出“弧形三足几”等更符合人体曲线的新品种;另一方面受到了案的启发,几面加宽,高度增高,用于置物

也是在这一时期,“几案”合称的情况变得常见。

到了宋代,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最终确立,坐上带扶手带靠背的椅子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凭几,宋代后期凭几走向了消亡。

但另一部分用于置物的几却保存了下来,不过由于此时更为实用的桌已经开始崛起,几的使用更偏观赏性与陈设性,诞生了造型多样而奇特的香几(多用来放香炉)和花几(多用于放盆栽花卉、瓶花和盆景)。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明宣德 剔红孔雀牡丹纹几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清乾隆 紫檀瓶式香几 故宫博物院藏

总体来说,相较于桌与案,几的体型更为小巧,多在休闲场合使用。

中国家具的鼻祖原来是切菜板

宋徽宗《听琴图》中琴桌旁边就是香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