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与中医的缘份

 tjboyue 2020-01-11

周易与中医的缘份

《周易》以降,易学与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互动,渐使“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类经图翼·医易义》),

《黄帝内经》年代援易入医已见端倪。其阴阳观念、天地人相参思想、四象之用等多源于《易》,或与《易》共鸣;《易》的取象比类方法对《内经》构建生理、病理体系,尤其是藏象理论起着模式性的启示;《内经》九宫八风更与《易》之洛书一致。

汉代是《易学》中象数易独领风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孟喜、京房、郑玄等对前人在象数领域的诸多创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并着力将“象”、“数”的推衍之术模式化,通过改变卦序结构,融入五行学说,并与律历之学相附,完成了对筮法的改造,可说是对《周易》筮法的变法,创造出可以通过形式的运演而推算未来的新占法。

随着五行学说的融入,易之阴阳与五行之学相得益彰,在《易》阴阳之气的基础上更精确地运演阴阳五行,以体现一阴一阳变易、五行往复之天道。藉此构建出一个系统而精密的天人关系规则。

成书这一时期的《易纬》是继《易经》之后,象数易学具里程碑意义的建构,其中融合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天文、气象等方面的知识,拓展了天地人沟通的视域,一《经》一《纬》,相互范围、相互辉映。

医于此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三阴三阳方式,所据虽在《内经》,其本却直通易学,其模式实是《周易》构卦之六爻的投视。六气变化亦能窥见汉易卦气说的影子。更不用说其疾病诊治中易之河图数的直接运用了。

|

汉以后,由于天文、历法、医学、气象等学科领域的长足发展,易学因此而获得了丰富的结构性资源,反过来又催化着医学的发展。

随着魏晋玄学兴起,象数暂见绌于老、庄玄理。这一时期,义理易学风行,但在医易学学术发展上的建树却不算大。

较有影响者有晋·王叔和的《伤寒例》,和唐·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两书均采卦气说借卦爻以说明四时阴阳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应;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习业》中的“凡欲为大医”,除了熟谙《内经》等医著外,“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之论,将易学及其分流作为名医知识结构的观念对后世医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有宋一代,易学发展再攀高峰,且是象数易与义理易双峰并峙,其潮之兴,从北宋解易著家的豪阵容即可见一斑: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随便摆一个出来置于其他领域都是宗师级的人物。

这个时期,“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式纷纷披露,象数易中的图(河图)书(洛书)学大兴。易学史上精于用数的奇人邵雍,亦创出形式结构更加精制,或许更加合乎卦符本身的数理逻辑结构。

这个时候,也逢上了宋明理学初创,义理派籍此深研《周易》所蕴微言大义,并将其原理进一步哲理化,与象数派互相辉映。

与之相应,金元四大家纷纷援易入医,刘完素借易理“乾阳离火”以阐发“火热论”,朱丹溪援易以论“君火相火”,张从正则善用卦象以喻人体器官,李东垣以易理论脾胃与药性。这些医学大家的探索,为医易结合在明代达到鼎盛,在清代走向成熟作出了垂范。

|

明代,医易同源说得到充分肯定。孙一奎谓:“《易》理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经》明,则可以节宣化机,拯理民物,调燮札瘥疵疠而登太和。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医旨绪余·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而张景岳的:“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不知《易》乎?”(《类经附翼·医易义》)更将“医易同源”观点一锤定音。其医易学著作亦甚丰。

因“火”象征了《易》之生生不息,赵献可独创性地提出人身的太极为命门,其动力为无形之火,这是他运用易学原理于医学的一大贡献。他说:“余所重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仙炼之为丹,释传之为灯,儒明之为德,皆是物,一以贯之也,故命其命曰《医贯》。”在这个命题上,张景岳、孙一奎也作了充分的发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以取象比类方式阐发中药之理的内容不时显现。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医家纷纷以易学原理阐发如五运六气、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内容。

|

上承明代鼎盛之势,医易学在清代日渐普及并走向成熟,可谓锦上添花。雍、乾盛世的医学大家黄元御在其《四圣心源·卷一》中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 未识天道, 焉知人理。”以象、数、理为纽带将人与自然化合。并谓:“人身一太极也”,其论性命之理,谈病候变化,多参易而推究天地日月之变,阴阳水火之理,其医学思想当今尤得医界欣赏。

何梦瑶的《医碥·五藏配五行八卦说》借卦、爻而论脏腑甚具启示性。《温病条辨·草木各得一太极说》对植物药的概括性论述文虽短而意尤长。郑钦安的《医理真传》妙论乾坤坎离诸卦与君相二火,现今当红的“火神派”开山祖师正是其人。

以上这些在医易互动发展过程中作出大贡献的医家,多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风云人物,面对这串名字,为医者还能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地说,可以知医而不知易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