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 豆 亭

 gudian386 2020-01-11

山东某市有个万家村,村里有个自古流传下来的“投豆亭”,被村民视为圣地,这是他们的修冶品行的源泉。


投豆亭是村里很早一位先祖为修正自己的思想,涵养道德水准而设计的一个“计量单位”。用法是,亭子里放着四个瓶子,一个放满黄豆,一个放满黑豆,每当自己做了一个好事,就在一个空瓶里丢一颗黄豆;如果做了一件亏心事,就把一颗黑豆丢进空瓶中。一年下来,自己做的事情一目了然,做人做事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大数据”,空口无凭。


这一传统就此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村民们也自觉执行着祖训,做好事成了大家很正常的一个想法,做坏事的人逐步减少,没人愿意得“黑豆”。


一位姓毕的村民自己在家里准备了两种豆,自觉自愿地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敢徇私。从他拿出来的两个瓶子看,黄豆还是占绝大多数,黑豆只有四五个,他举例说明一件坏事的由来: 一次因为商量兄弟几个的赡养老人问题,他现场冲一个兄弟发怒了,叱之不道。


事后,他反思自己,觉得自己做法欠妥,伤了兄弟感情,没有做好带头作用,也就是没有做好事,理应“吃”一颗黑豆,最后还是他主动找兄弟道歉,把家事处理妥当。


黄豆黑豆就如两双监督的眼睛,让这里的百姓时刻绷紧自己的道德准绳,挣黄避黑,以行动对得起那座小小的投豆亭,头上三尺有神明,村中咫尺看黑黄。


此形式令人称奇,值得推广,培德物化,不失为一种新颖模式,特别是对幼儿教育最直观。首先是有趣味,有种仪式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又从小就把真善美的意识融进脑海中,简单易行,如有家长在家里也这样实行教育,效果应该不会差。


先人是智慧的,两种豆子就把复杂的教育问题化解了。


无独有偶,曾创有十世同居佳话的元朝郑氏家族,保持着在每天早晨举行全家聚会,宣讲家训,并通过在祠堂设立奖罚牌,对全体家庭人员的操守行为进行督查和奖惩。其形式与投豆亭异曲同工。


这正是: 投豆亭里有名堂,先贤修性有立章,小小豆子黄黑看,取善剔恶正道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