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善琨 | 中文电影百科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1-11
照片 :
照片描述 :
中文名 : 张善琨
出生年 : 1907年
出生地 : 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
逝世 : 逝世
逝世年 : 1957年
逝世日 : 1月7日
逝世地 : 日本东京
国家/地区 : 中国
职业1 : 企业家
职业2 : 导演
职业3 : 编剧
首字母 : Z
条目星级 : ★★★★

张善琨是于1907年出生在浙江南浔的著名电影人,创办了新华影业公司,上海沦陷期出任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957年,在日本拍摄影片《银海笙歌》时病逝。张善琨有“上海电影大王”之称。

生平

早年生活

张善琨的家族是南浔望族,少年时,他就被送到南京的金陵大学附中求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考进了南洋公学。他学业优良,尤其英语出众。

在南洋公学读书时,张善琨就是戏剧爱好者,还把后来成为著名影剧导演的应云卫邀请到学校来排演话剧,与之成为至交。他还曾通过在上海一家电影院——南京大戏院供职的朋友,向影院租借西片到学校放映,收取一定费用。他也是戏曲爱好者,在梨园行中有一些相熟的朋友,由此而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京剧坤伶童俊卿。

在童的介绍下,张结识了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经理黄楚九。黄颇赏识能言会道的张善琨,不仅促成了张童二人的婚事,也邀请张善琨为福昌烟草公司广告部主任,后升任经理。

黄楚九死后,青帮头目黄金荣抢夺了“大世界”,成为董事长。张善琨通过朋友[[顾无为]]投奔黄金荣,成为其门生弟子,为之后的电影事业起步打下了社会基础。而在黄的部下一番利益争夺之后,张善琨与顾无为渔翁得利,掌握了“大世界”的实权。他在“大世界”编排了一些舞台剧,包括《爱美人》、《红羊豪侠传》等。《红羊豪侠传》中的女主角,童俊卿的师妹童月娟1933年与张善琨喜结连理,成为第二夫人。

新华影业公司

因为《[[红羊豪侠传]]》演出时插播电影很受观众欢迎,张善琨萌发了将这出戏颁上荧幕的念头。

1934年上半年,张善琨以新华影业公司的名义,用《[[红羊豪侠传]]》的舞台剧全班人马,借[[电通电影公司]]的摄影棚拍摄。“新华”成立初期以独立制片方式经营投石问路,以少量投资拍摄一部影片,拍完后另找一批人拍第二部片,除必不可少的人员外,没有与导演和演员签订长期合同。在张善琨正准备开拓事业之时,恰好电通公司停业,将摄影棚转让给了张。

经张善琨的努力,《红羊豪侠传》于1935年2月3日大年初一在首轮影院大光明上映,是第一部进入只映外国片的首轮影院的中国电影。这部电影的成功使得张善琨着意发展电影事业。新华的第二部电影是请欧阳予倩编导的《新桃花扇》,并不惜重金向[[联华电影公司]]借来金焰,向[[明星公司]]借来[[胡萍]]等明星,期望借助名人、明星引起观众对新成立不久的新华的关注。

除了引进人才外,张善琨也善于为电影做广告宣传。《新桃花扇》上映时随票奉送观众一把精美的扇子,扇面有画家张聿光画的桃花,并有明星亲笔签名。据称因为请明星和做宣传,这部电影的投资比当时一般国产片高出两倍,亏损不小,但新华影业公司的名气也随之打响。

之后,张善琨又拍摄了几部成本低、周期短的有声戏曲短片《周瑜归西》、《霸王别姬》和《林冲夜奔》等。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基本保证了票房收入。

1935年下半年,艺华影业有限公司以“左派分子”为由辞退了应云卫史东山魏鹤龄等导演,他们随即转向新华。1936年,史东山在新华拍摄了《长恨歌》和《[[狂欢之夜]]》两部作品,吴永刚拍摄了《[[壮志凌云]]》。这三部描写社会现实,寓意团结抗日的影片获得了成功。新华主办的电影刊物《新华画报》也做了相应的大力宣传。

1937年2月,由新华出品、马徐维邦执导的《夜半歌声》在上海公映,连续爆满三十天,创下当年最高国产片最高卖座纪录。同年,新华制作了由史东山导演的抗日主题影片《青年进行曲》,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三天于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孤岛时期

左起依次为:[[黄天始]]、张善琨、川喜多长政、辻久一

1936年新华影业公司遭遇了一场火灾,张善琨利用这个机会翻修扩建了电影公司,于1937年8月12日搬进新厂房,第二天就爆发了“八一三”全面抗战。张善琨携新华全体人员进入租界避难,电影工作暂停。

1938年上半年,张善琨首先在孤岛恢复拍片。第一部作品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古装片《[[乞丐千金]]》,在租界内上映,颇受久违新片的观众欢迎。接下来拍摄了《[[飞来福]]》、《[[黄金大盗]]》、《[[古屋行尸记]]》、《[[貂蝉]]》、《[[雷雨]]》、《[[胭脂泪]]》、《[[地域探艳记]]》、《[[儿女英雄传]]》、《[[冷月诗魂]]》、《[[武松与潘金莲]]》、《[[无敌无数团]]》、《[[六十年后大上海]]》等片,又以“[[华新影业公司]]”的名义拍摄了《[[日出]]》、《[[离天恨]]》和《[[珍珠衫]]》等作品。

1938年下半年,一些电影公司与电影人开始投资小成本影片,多以恐怖、色情、鬼怪等娱乐类型为主。据此,有五十多位文艺界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告上海电影界书》,批评这种电影投机行为,呼吁多拍鼓励人民积极向上的影片。新华在孤岛时期的作品也不乏公开信中所批评的那些电影主题,他却从这封公开信中抓住观众的心理,邀请欧阳予倩以古代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改编了电影《木兰从军》,以古喻今,表达爱国热忱。这部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上海连映8个月,据张善琨遗孀童月娟回忆说,有时观众要提前数月订票,甚至在日本也有放映。之后,张善琨致力于古装片拍摄,出品了《[[李三娘]]》、《[[西施]]》、《[[苏武牧羊]]》、《[[西厢记]]》、《[[三笑]]》和《[[武则天]]》等影片。

1939年10月,张善琨租下李鸿章爱妾丁香的旧宅丁香花园,将之改建为新华第一摄影厂,另有亚尔培路的第二摄影厂、甘世东路的第三摄影厂与三角地的第四摄影厂。此时的张善琨与新华影业在上海孤岛一枝独秀,叱咤风云,也就在此时,张善琨获得了“上海滩电影大王”的美誉。

1940年,日本侵略者对租界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加,孤岛形势恶化,文艺机构时常受到无理审查,多家报刊杂志被迫停业。其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美日两国尚有邦交关系,张善琨便假借将他的“新华”、“华成”、“华新”三家公司盘与美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之名,寻求美国商人的保护。虽改用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的招牌、悬挂美国国旗,但内部人员依旧为原班人马。这段时期张善琨拍摄了“王先生”系列喜剧片,也拍摄了著名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作品先用真人拍成电影,再由万籁鸣万古蟾兄弟携七十余名学徒手绘成动画。这部时长80余分钟的动画影片轰动一时,就在张善琨着手准备下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

日伪时期

早在1939年,日本统治当局就派刘呐鸥为代表,与张善琨谈判,让他加入日军对上海电影业的统制机构“[[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影)”。张善琨并未答应,并且躲到百乐门饭店,避开纠缠。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控制了全上海,1942年4月10日,张善琨终于答应参加日寇指使下成立的伪“[[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由伪外交部长褚民谊任董事长,日本人川喜多长政任副董事长。开始时,张善琨坚持拍摄与政治无关的、以恋爱家庭为内容的娱乐片,如《恨不相逢未嫁时》、《春闺风云》、《牡丹花下》、《红粉知己》、《夫妇之间》、《断肠风月》、《水性杨花》等影片,此外也有一些恐怖片、歌舞片、侦破片等。因为这些影片与日军所希望的配合政治宣传不符,日方将“中联”改组,并授意拍摄宣传“中日亲善”、抵制英美的作品。《博爱》与《[[万世流芳]]》等影片就属此列。

不过中联的这几部影片依旧没有达到日本人的要求,所以日伪当局进一步加强了对上海电影事业的垄断,将“中联”、“中华电影”和“上海影院公司”合并,于1943年5月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公司]](华影)”,张善琨任副总经理兼制作部主任。“华影”成立后,在日伪当局的重重压迫下,终于妥协,与日本“[[大映]]”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宣传美化“大东亚共荣圈”的《春江遗恨》。影片以太平天国运动为题材,歪曲历史,虚构夸大了一个日本武士对太平天国的协助。此片一出,众皆哗然,“华影”的明星也纷纷出走,不愿拍摄此类影片,一时张善琨举步维艰,甚至登出了招聘新演员的海报。

1945年5月,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国民党要员蒋伯诚被捕,在他家里搜出“华影”剧本和涉及张善琨的重庆密电。因此,张善琨与其他一些社会名流被捕,被关进贝当路宪兵队。张善琨经家人与川喜多长政的保释出狱,同时也受到宪兵队密切监视。川喜多长政随即将张善琨调到汉口发展影业。此时抗战节节胜利,形势急转。张善琨从汉口回到上海,此时已离开“华影”,难有作为,便计划逃离沦陷区。

张善琨与妻子童月娟以“游西湖”为名,在杭州与重庆政府的地下工作者搭线,化妆逃至屯溪,打算与重庆国民党政府要员吴绍澍等人汇合。谁知吴已回到重庆开“六中全会”,张善琨等人只好在屯溪小住。他们的行踪被当地媒体发现,报纸以《汉奸张善琨》为题报道,并被当地军警拘捕。后在重庆方面关照下,张善琨一行被调到铅山,与军队同住,抗战胜利后,随军队回到上海。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电影界风声鹤唳,许多参加过伪华影、伪中联工作的电影人被重庆政府以汉奸罪通缉,张善琨首当其冲。不过后因“华影”与“中联”的影片多以爱情家庭娱乐片为主,与政治无关,证据不足,这些电影人全部不予起诉。

香港时期

1946年,张善琨、童月娟夫妇南下香港,同年9月,张善琨与胡晋康赴欧美考察,尤其是好莱坞几家大制片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期半年的考察结束后,张善琨回到香港,决定定居香港、白手起家、重操旧业。

永华影业公司

1947年,张善琨偶遇浙江富商李祖永,二人合作创办了永华影业公司。“永华”首部影片是[[吴祖光]]创作的话剧《正气歌》改编而来的《[[国魂]]》(1948年),据称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作品,汇集了卜万苍余省三刘琼袁美云[[顾而已]]顾也鲁高占非韩兰根等著名电影人。这部电影让“永华”一鸣惊人。1948年12月,永华公司的第二部影片《[[清宫秘史]]》上映。这部作品由姚克的话剧《清宫怨》改编,同样汇集了当时的电影界精英,投资巨大,编、导、演、置景等方面无不精益求精。两部历史大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可是不久,由于张善琨与李祖永意见分歧,两人很快分道扬镳,永华公司也就此昙花一现。

长城影业公司

张善琨离开永华影业公司后,得到商人吕建康支持,创办了“[[长城影业公司]]”。李丽华等“永华”公司的部分电影人才也随张善琨跳槽,张又从上海请来了[[严俊]]白光[[王丹凤]]方沛霖等人,一时间,长城公司星光灿烂。

长城影业的第一部作品是姚克编剧、由托尔斯泰小说《复活》改编的《[[荡妇心]]》,由[[岳枫]]导演,白光和韩非领衔主演。由于张善琨事先已经在“快乐”、“百老汇剧院”等院线投入巨资,签订合约,所以这部《荡妇心》上映时有多家影院联映,一时轰动香港。上映那天,张善琨邀请白光、胡蝶、李丽华、陈云裳、周璇、王丹凤、[[龚秋霞]][[陈娟娟]][[孙景璐]]罗兰等香港十大国语片女星共同剪彩。上映时观众盈门,场场爆满。

1949年之后,内陆形势巨变,也波及香港,张善琨与当时的合作人袁仰安产生矛盾,最终1950年长城影业公司改组,张善琨离去。

香港新华影业公司

离开“长城”之后的张善琨以“远东公司”为名,独立制片了几部作品,如《雨夜歌声》、《结婚二十四小时》、《玫瑰花开》、《出海云霞》、《虎落平阳》、《雾香港》和《碧海红颜》等。后来张善琨又去了台湾,从台湾回香港后,他矢志恢复新华影业公司,最终将新公司命名为“[[香港新华影业公司]]”。

新开张的新华公司邀请了息影多年的女星陈云裳拍摄了《月儿弯弯照九洲》(1952年)和《人海奇女子》两部影片。这两部影片为陈云裳量身定做,增加歌舞内容,大受欢迎。邵氏又与张善琨合作,以“新华”名义拍摄了“集合四大导演、四大名旦、四大小生及四大反派”的《满园春色》。也因明星云集而誉满香江,张善琨的电影事业再次有了起色。

张善琨知人善用,先后捧红了白光、李丽华[[陈厚]][[钟情]]等明星,导演方面知名的有[[屠光启]]、易文、王天林、姜南和卜万苍等。星光云集的香港新华影业公司将张善琨再次推向事业的高峰。

1955年,新华重拍旧片《海棠红》,是中国第一部在日本拍摄的伊士曼彩色片。这部电影在港、台、新、马等地都创下极佳票房,日本语美国也有电影公司愿意买进。张善琨后期致力于彩色国语片拍摄,有《万花献媚》、《美人鱼》、《银海笙歌》等作品。

1952年起,张善琨与王元龙、王豪等发起“自由电影界”运动,1954年组织起“自由工会”,但未获港英当局批准,1957年,该会改名为[[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其妻童月娟曾于1966年担任该会主席。

客死日本

1956年8月,张善琨一行赴日本拍片。这次是与东南亚片商先签好合约,必须同时拍摄《美人鱼》、《凤凰于飞》和《毒蟒情鸳》三部影片。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一直到这年12月底,加上为纪念新华成立25周年而拍摄的《银海笙歌》,共有4部电影同时拍外景。张善琨积劳成疾,心脏病发作,于1957年1月7日于日本东京逝世。其间,日本电影巨擘川喜多长政永田雅一等人都在外景队宿舍内轮班为其“守七”。2月25日,童月娟等护送张善琨骨灰回港,当晚举行公祭,葬于阳明山。

评价

  • “孤岛”消失后,……新华公司的张善琨首先公开投敌,当了汉奸。接着,敌伪就指使他出面,在伪中华点以后能够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下,于1942年4月,由“新华”、“艺华”、“国华”和“金星”等十二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了伪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伪中联)。从此,上海电影业就全部为日寇所侵占,成为了“表面上”是“中国人的事业”的汉奸电影。——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 川喜多看到机会来临,就找张善琨谈话,这时张善琨躲避不了,只好见面。川喜多要他出来组织上海电影界,参加日方的电影机构。张善琨未作肯定表示。后来,据说他向重庆方面地下工作人员商量,获得指示后,才应允川喜多的要求,参加敌伪点以后能够机构工作。——[[杜云之]],《中国电影七十年》
  • 平生遇到最有气魄的一个,就是张善琨。——罗明佑
  • [[壮志凌云]]》是由大山的熔岩长白山下而演进的,当我和金、王二位由联华转入新华的时候,我提出了《壮志凌云》的故事,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张善琨先生的毅力和他给我的勇气。——吴永刚,《<壮志凌云>导演者言》
  • 他从抗战前创办“新华”,踏入电影界以来,拍过多少影片?提拔过多少影人?难以统计。差不多那时起电影界主要的从业人员,均在“新华”工作过。他本身仅是个制片人,拍片主要目的在赚钱,因此除品种艺术评价较高的作品不多,但在商业上,多是成功的影片。——[[杜云之]]
  • 张善琨永远不(会自己下场)拍戏,但他有个特点,他会告诉你,你今天拍的戏,最重要的是什么,哪一段戏要拍到哪个程度,噱头在哪里。我拍戏到现在为止,他是唯一会这样教我的制片;他把剧本交给我,告诉我这部戏最重要的是哪一场戏,要怎样拍才能让观众看得过瘾,然后才有商业价值。张善琨先生真的很有本事,他会教你怎样去拍戏。我跟他说,你可以花多点钱在道具、服装方面,做的漂亮一点呀!他说,这不是电影的基本要素,举个例子,现在拍强奸戏,pan出窗外,下雨,雨水琳在花上,就知道里面有人被强奸,现在人人都学晓了这个方法,但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天才。——王天林

轶事

  • 张善琨善于炒作,在影片《长恨歌》上映前,他买通小有名气的妓女小林黛玉,让她向上海地方法院提出诉讼,控告新华公司的新片《长恨歌》里有一个配角,也叫小林黛玉,也是妓女,在影片中和嫖客接吻,“状至不堪”,中伤了她的名誉。这件事立刻成为小报新闻,家喻户晓,同时《长恨歌》的名声也传了出去。
  •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