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母戊鼎诸字辨析——祭祀文化之殇

 nusa_li 2020-01-11

弘道者姬英明

07.22 10:12

阅读 77

后母戊鼎诸字辨析——祭祀文化之殇

                                                  商  后母戊鼎

国之重器,后母戊鼎。

曾几何时,我们华邦民族文化文明的(证明)国之重器之尊名,考证的称谓及结果就是个笑话,叫什么“司母戊鼎”。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就应该这么(称呼)“叫”,原因是已经叫了几十年了,顺嘴了,错就错吧!

几年前,本人观瞻国家博物馆的镇国重器时,为此宝鼎的命名及用途还和博物馆的“讲解专家”大声的议论过一番(我是道德宗传承人,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大声过、愤怒过)!并为此引起了不少观众的驻足旁观和声援,因为“国博专家”说:“司母戊鼎”是那位“毛诗”写的“比较棒”的考古专家郭沫若定的名,怎么会有错呢?即便有错也不能改。但在我看来“考古定名”是个比较严肃的事情,他关乎于民族的文脉传承和认同,万不可儿戏!最后我发现“这位国博专家”,她只是个“会背解说词的专家”,根本不懂商周时期“鼎”的尊贵地位,以及“鼎”的作用和他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现在想想也挺悲哀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和伪专家论理)!因为后来我再去观瞻宝鼎时,发现他们已经改成“后母戊鼎”了!改成了现在的“后母戊鼎”了,也没有什么“专家”讲解了,人们也可以安静地“朝圣”国宝了!

接下来,我以一个“敬天法祖的一神信仰者”,姬氏文化传承者对祭祀文化所知的角度,来解析这近两千斤重的祭祀神鼎上的三字——“后母戊”所要表述的具体真意。

                                                商 后母戊鼎铭文

在解析宝鼎祭祀文前,我先略述一下“鼎”在商王朝时期的地位以及他的作用。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周有很大的差别,商王朝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政教合一”。什么叫做“政教合一”呢?就是商王朝不论要做出什么样的政治决策,都要先请示大祭司——太一神祝。只有经过大祭司卜筮,认为是吉祥的,商王才可以颁布命令执行决策。尤其是重大的政治决策,比如出兵攻伐,王朝的百年大祭等这样级别的政治决策时,大祭司要祭告卜筮,卜筮结果如果吉祥,商帝王就会命“陶人”铸造鼎器。等鼎器铸造完成后,大祭司和商帝王都得沐浴斋戒,而后选择吉日(一般都是阳日或月日),在宗庙或祖陵进行祭祀。祭祀要献上很多“牺牲(商帝时一般都要献祭一些所谓‘低下的人’,越大的祭祀,越要选一些出身级别比较高的人,作为牺牲祭祀)”。一祭告“皇天后土”,再祭告“十方神鬼”,三祭告“先祖先王”,以求得诸神的庇护。这是夏(da)和商或者更早期的祭祀规范,没有人敢突破这个规范。直到周王朝的圣王姬昌时,才将“政教合一”废除。虽然周王朝将“政教合一”制度废除了,但祭祀的一些仪式还是保留了下来,也就是将“人牺”献祭改换成“太牢”替代。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敢替换或废除祭告的仪式。

我还是接着解释这宝鼎上的三个祭告铭文吧:

第一铭文“后”。作为我们华邦的子孙一般都能理解,“后”最简单的尊称是“皇天后土”,但“他老人家”有一个完美的尊称——昊天上帝造物主大神。

我们的一些考古专家,曾经有一段时间把“后”解读成“司”,还有专家美其名曰:是祭的“祀”写成“祠”了。我不是文字研究者,更不是所谓的专家,但我对这些文字解读专家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商周时期祭祀的主要性,只有真正懂得祭祀的真意(祭祀是和神沟通),他们的考古以及甲骨文的解读,才能更贴近历史的实质!

第二铭文“母”。“母”指的是养育承载我们的大地神灵、以及先祖鬼灵的意思,而不指母亲;广义地说是指养育、守护、承载、护佑我们的大地山川河流等万物之神母。

我们很多文字专家都说此宝鼎是某位商王祭祀母亲的祭品,我看提出这些观点的专家,他们根本不懂祭祀在商帝时的重要和神圣。为什么我如此肯定此铭文的“母”字,指的不是某位商帝王的母亲呢?因为商王朝早就不是母系社会了,而是真正的父系继承制社会。因为宝鼎上有个“母”字,就联想到某位商帝王的母亲,这样似乎更表现出“专家们”不懂祭祀本意的神圣而臆断呢?

商周时期有把祭祀天地神灵用过的礼器作为尊贵之人陪葬的传统,这个传统我不否认,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个祭器是为某人而铸造的!

至于第三铭文“戊”字,意思就简单多了,无非以下的这三种情况:一,商王朝立国的第几甲子大祭年期;二,祭祀神灵的天干年份;三,主祭祀的商帝王尊号。这可以从另出土的“后母辛鼎”(同样误作“司母辛鼎”)来佐证,可以判定“辛”、“戊” 为商帝王的顺序号,而不是人名。

                                            商 后母辛鼎

因此,“后母戊鼎”中的“后”为昊天上帝,不可能为司;“母”为皇天后土,不是指母亲,“戊”为顺序号,而不是人名。

祭祀的铭文在夏(da)商时期,在很多时候并不代表我们现在所谓的文字实质意思,而是一种卜筮的卦辞。

因而我认为,在如此重大的祭祀仪式中,不可能祭祀一个女性,一位所谓商王的母亲,因为这关乎着“亵渎神灵”、和“政治正确”的根本问题。周王朝开国时期,有那么多伟大的母亲(文王母,武王母,成王母),也没见谁敢把关于母亲的“祭告文”铸造到神鼎里,就是小的祭器都不敢,别说这么巨大的祭祀鼎器了。所以,祭祀母亲之说,绝无可能。

                                                    周 大盂鼎

简单地说:“鼎这类的大祭器,只能用来祭告‘昊天上帝造物主大神和五色后土大神’,祭告‘先祖先王’的可能性都极小,因为祭器都是用来通神的,都是用来祈祷最高神灵护佑的”。

解释完我们国之重器了,那就再略表一下与“后母戊鼎”摆放在一起的另两尊国之重器——大盂鼎和“子龙鼎”吧!

大盂鼎是周初期祭告铭文最多的宝鼎,从他的铭文表达,我们知道是“盂候为记录周康王的口谕,而作的祭祀礼器”。从大盂鼎我们可以看出“鼎”在商周时期的用途,也更能说明“鼎”在商周时期的尊贵地位。所以鼎上的任何铭文都不是乱写的,所有的铭文都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政治需要,以及信仰寄托的表达。

                                                周 大盂鼎铭文

而对所谓出土于河南辉县“殷商时期”的“子龙鼎”,我有些疑问。就“子龙鼎”而言,在纹饰上、工艺上都是周的风格(除所谓的“子龙”图案外),但他却出现在商地(河南辉县,殷商故都安阳之南),而且上面只有一字和一个古怪的图案,这就更加让人不知所谓了!再说,商周时的龙图腾,应该都是“巡龙图腾”——半圆甚至是闭环的龙形状。

                                                      古玉巡龙

而这个所谓的“子龙”,是个什么“龙”的后裔呢?还有就是这个“子龙”,我感觉不到任何的灵气,只感觉到妖气······

                                               所谓的商“子龙鼎”

另外我只知道殷商祭祀的鼎器多是“四方八相”,一般都是方形的。姬周祭祀的鼎器多是“混元三足” ,一般都是圆的,尤其是大型(鼎中有字)的祭祀礼器。

但为什么商地会出现有“周式”的礼器呢?不得而知,也太不可思议了!尤其是在商周那个“鼎”代表着非凡意义的时代,应该不可能有越规的乱造,也因为各自的王朝都有各自的信仰,有各自的“陶人”(铸匠)。

                                    所谓的商“子龙鼎铭文”

“子龙鼎”上所谓的“龙”字,其龙身部分,线条粗糙,沟槽陡峭,不像铸造,倒有凿铭的感觉,龙尾的尖端延伸出的尖状空白,更不像铸造的样子。难道“子龙鼎”是伪造不成?我真不敢想象下去了······

弘道者姬英明

丙申 十月初一

                                             xun龙之xun字

                                                     本人祖传密经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