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的概念也比较广泛,有可能身体并不一定是血瘀,而是气瘀。比如说,哪个部位疼的时候,并且摸着有疙瘩,说明那个地方的经络出现痛点,而这个痛点也叫做瘀。 中医名家翁维良对此也做出如此解释:“中医所讲的血瘀证,就是血液流动性差、血液粘稠阻滞的意思。” 体内有血瘀,给健康带来的威胁非常大,这“恼人”的血瘀,就不能摆脱它了吗?非也,中医有5个方法: 《本草便读》中记载黄芪“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自古以来,黄芪就是补气养血的良药,《本经逢原》中也记载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也就是说,黄芪虽是温补之药,但治疗血瘀的功效不能忽视。 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丹参具有“活血、通心包络”的功效。血瘀患者出现堵塞的症状时,可以服用丹参来化解。《别录》中有言:丹参又能“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可见,体内有血瘀,可服用丹参。 当归补血养血的功效是众人皆知的,自古就有“补血第一药”的称号,《药学词典》中说:“当归因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当归不仅能够调气养血,还能通行经络,活络止痛,特别适合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使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川穹:“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被称为是“血中气药”的川穹,不仅“入血分”,也可以“入气分”,可谓是“文武双全”。 血瘀患者,还可以食用人参进行调理,《珍珠囊》中有此记载:人参“养血,补胃气,泻心火。”至于血瘀引起的劳倦、内伤、下血等症状,《纲目》中记载人参能够“治男妇一切虚证”,因此,人参对治疗血瘀具有重要意义。 血脉运行受阻,出现血瘀,是很多人身体会出现的一个基本的状态,大家要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血瘀的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调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