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孝侠义的姜寓节

 苏迷 2020-01-11
《苏州日报》
2020-01-11 

  旧时苏州虎丘有座“二姜先生祠”,由康熙朝江苏巡抚汤斌所建,祭祀的是士林景仰的山东莱阳姜埰、姜垓兄弟。说起二姜先生,读者或多或少知道一点他们的故事,但是提及姜寓节则了解的人就少了,其实他同样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人物。

  姜寓节,字奉世,山东莱阳人。他的生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他的好友杨宾记载道:“丙子、丁丑间,(寓节)忽杜门卧……为卧三年殁,年五十一(《曾青藜姜奉世合传》)。”丙子、丁丑,为康熙三十五、六年,即公元1696年、1697年,再加上3年。按中国人传统的算法,他生卒应该是“1649—1699”或“1650—1700”。而江庆伯编著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根据顾沅辑《吴郡文编》200卷记载,标注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卒年应该是58岁。

  姜寓节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姜泻里是廪生,伯伯姜埰是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父亲姜垓是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姜埰兄弟“俱以文学著名”。崇祯十五年(1642),时任礼科给事中的姜埰与行人司司副熊开元因建言激怒皇帝,下镇抚司治罪,被廷杖一百,打得皮开肉绽,昏死断气,姜垓“口含溺灌之乃复苏”,并请“良医去败肉斗许”才得不死,最终下狱。次年,姜泻里在莱阳抗击清兵,城陷不屈而死,姜家“一门死者二十余人”。姜垓向朝廷提出请代兄罪,让兄能奔父丧,未能获准。姜垓回乡料理丧事后,携母亲南下来到苏州。姜埰下狱后“屡疏中救”,于崇祯十七年二月获释,遣戍宣州卫。熊开元遣戍杭州卫,明亡后在木渎灵岩山寺削发为僧。姜垓则于绍兴事监国鲁王朱以海(朱元璋第十子朱檀之后,世袭鲁王),兄弟俩“俱置其家吴郡”,寓居吴趋坊文衙里原文震孟宅。明朝灭亡后,兄弟执节不降,为世人称颂,海内称为“二姜先生”。

  姜垓因原配孙氏殉难且没生子,便在苏州继娶于傅为妻,不久生下一子,取名寓节。清兵攻破苏州时,“故家大族多不免,寓节亦被逮,会主者怜其幼,得脱”(杨宾《曾青藜姜奉世合传》,下同),因主帅怜悯年幼,得以脱离虎口。顺治三年(1646),清兵攻取浙东,鲁王流亡海上,姜垓回到苏州,携妻、子移居太湖之滨光福,寄住在青芝山(今属香雪村)。

  姜寓节从小特别懂事和孝顺,父亲生病,12岁的他像成人一样“朝夕侍汤药惟谨,涕泣祷于神”“居丧哀瘠逾成人”。母亲年轻守寡,痛不欲生,动辄发怒,姜寓节偕其继配陈氏委曲劝慰,讨得母亲欢心。母亲一不满意,姜寓节就“跪而泣请”,直到母亲脸色好转才起身。母亲生病,他衣不解带,与陈氏“各刲臂肉和药进”。母亲咳痰带血,痰咳不出来时,他亲口吮吸,“期以身代”。

  姜寓节侠胆忠义,“与人交始终不以夷险易心”。当时光福镇上有位“名人”徐长民(或作掌明),与他倾身相交,姜寓节便把女儿许配给徐长民的第三子。后来,徐长民因称霸作恶而“得奇祸破家”,被充军流放到陕西。有人劝姜寓节赶快回绝这门婚事,姜寓节听了很是愤怒,说道:“平时是好友,临难就翻脸绝交,这是不义行为。女儿已经许配给了人家,现在要毁约绝婚,就等于是亲手杀害女儿。不义不慈,就是禽兽。为何要以禽兽罪名加害于我?”最后,女儿还是嫁给了徐家。

  封建社会男人狎妓是普遍现象,姜寓节则洁身自好,年轻时遇到淮阴陈某狎妓客舍,即拂衣而去。客人怀疑他虚伪有诈,一天特地“匿妓密室,召寓节至”,自己则借故回避离去。一会儿妓女出来,姜寓节见了转身就跑,“启其户则已扃”,门已被锁上。姜寓节于是正色与妓女相对而坐,询问姓名乡里,感叹其失身流落之苦,“言未毕,妓掩面欷歔,悲不自胜而退”。

  姜寓节生平笃守师友之谊。

  父亲姜垓会试出于长洲徐汧门下,徐汧投河殉难后,其子徐枋隐居山中,“不与世接,而独与寓节交”。徐枋隐居“屏迹荒山,土室树屋,非其同志虽通家世好踵门不得见,与之书亦不答。藜藿不糁,三旬九食,而一切馈赠坚却不受”(潘耒语),而姜寓节“所馈遗辄受之”。姜寓节经常“问给其不足”,有空“则持襆被相对卧”。徐枋儿子先死,他“则经纪其丧”。康熙三十三年(1694),徐枋去世,最后归葬光福青芝山真如坞,亦由姜寓节安顿。

  蜀人唐甄以县令落职,寄居吴地,“卖文以活”,心志却十分高傲,“意有所不屑”,最终落得“衣败絮,行雪中”。姜寓节不伤其自尊,“曲为之所”,暗地里为他安排住处。再“言于缙绅之贤者馆之家”,让缙绅人家请他做老师。唐甄脾气古怪,经常“不合而去”,姜寓节则再推荐他到其他人家,“若又不合,又为之调剂,必使之合而后已”,并且还“时赒恤之”。

  姜寓节热情好客,喜交朋友。他仰慕江西宁都“易堂”诸子的品行,魏禧、魏礼、曾灿来到苏州后都与他结为好友。在他的劝导下,曾灿也隐居到了光福涧上,两人毗邻而居。每年梅花时节,“四方探梅者莫不至,两人更迭为主,而笋舆画舫日益多”。曾灿喜欢结交活动,常出游四方,姜寓节则足不出户,许多人慕曾灿之名到光福山里,姜寓节都代为招待,因此家中“宾客独多”。后来曾灿客死于燕京,留下四女一子,年幼“茕茕无倚”,姜寓节“割宅处之而抚其孤”,特地领养其子,视若己出,抚养至弱冠,“以易堂诸子言归其宗”,送回宁都老家。

  晚年,姜寓节杜门卧床,好友纷纷劝导,“百方不肯起”。大家问什么原因,他不肯回答,“强之再三”,则泫然说道:“作为二姜之后,落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脸面起来!”卧床三年而殁。去世之日,吴人谥之“孝正”。

  姜寓节生有本洙、本济、本渭三子,都加入吴县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