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否、知否?可别踩雷!喹诺酮类药物风险警告

 昵称62796422 2020-01-11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万小凤


常常有人会问:吃这个药我该注意什么?有没有什么忌口啊…诸如此类,特别是喹诺酮类。还有个别患者使用喹诺酮类后出现面部、颈部或手部红斑及晒伤等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认识认识: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呼吸系统、肠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因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因此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部分药物还可能诱发影响软骨的正常发育,因此孕妇和儿童对此类药物应谨慎使用,而长时间或者大剂量使用也对肝功能造成损害代表药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各种星,种类繁多真可谓漫天星光。

临床的大量使用也导致了其运用不当可能引发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安全并规范的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很多药店都能购买服用,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我们需警惕喹诺酮类药物用药误区。

知否、知否?可别踩雷!喹诺酮类药物风险警告

误区一: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使用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常被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内科门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它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咽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为细菌引起,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葡菌等,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可获得良好疗效,喹诺酮类不应作为首选。发热原因不明的疾病较长时间使用该类、剂量不足或是过度使用,低剂量、长时间的使用也是造成细菌耐药的原因之一。

误区二:忽视18岁以下禁用要求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儿童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故大部分说明书规定喹诺酮类不宜用于、避免用于或禁止用于18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于18岁以下儿童,全身用喹诺酮类(口服和静脉注射)不宜作常规治疗,仅对于目前无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药敏结果提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重症感染方可使用,并且充分权衡利弊在医生和抗感染专家严格指导下使用,且不可自行购买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与时间,避免长期用药同时密切注意短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关节软骨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而对于局部外用喹诺酮类制剂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液并未禁止使用。

知否、知否?可别踩雷!喹诺酮类药物风险警告

误区三 忽视太阳的影响

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期间,需躲着太阳走。因为光敏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原因是用药后皮肤对光线产生的过敏反应。临床症状主要为光暴露部分皮肤出现痒性红斑、水肿、水泡,严重者可引起皮肤脱落、糜烂。光敏反应是包括光毒反应和变态反应两类。

误区四:忽视药物对疾病的影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多次警戒使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焦躁、激动、失眠、焦虑、噩梦、偏执狂、头晕、错乱、震颤、幻觉、抑郁和自杀想法或行为。对于有癫痫或是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避免使用。另外,氟喹诺酮类药品可以使心电图的QT间期延长,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心律失常,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与某些有心脏毒性的心血管系统药物联合使用,降低其对心脏系统的毒性。

知否、知否?可别踩雷!喹诺酮类药物风险警告

误区五 忽视联合用药对

喹诺酮类吸收的影响

喹诺酮类与含铝、镁的制酸药合用有络合反应,可减少此类药口服的吸收,应避免合用,如不能避免时应在服用沙星类前2小时或是服药后6小时再服用制酸药。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进水量应在1200 ml以上,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同时使用。

误区六 忽视与茶碱类联用产生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以细菌感染常见,且多数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或痉挛,临床治疗常选用喹诺酮类联合茶碱类药物。而喹诺酮类能影响茶碱类在体内的浓度含量,而茶碱的中毒量有效量之间的界限极为接近,两种合用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要对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调至适当剂量以免发生中毒。

误区七 忽视对血糖的影响

应用喹诺酮类极有可能引发血糖代谢的反应,产生高血压或是低血糖事件,特别是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运用本类药时引起异常血糖状况要引起重视。

误区八 忽视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但不代表没有,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由此我们要注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要谨慎用药,用药后出现循环系统不良反应环丙沙星是最为严重的。

误区九 忽视导致的跟腱炎

虽然导致跟腱炎和跟腱撕裂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对全身用氟喹诺酮类加黑框警告,提示有肌腱炎和跟腱破裂的潜在危险,并确定已发生的高危人群,包括60岁以上、服用类固醇和已接受肾、心和肺移植者。

知否、知否?可别踩雷!喹诺酮类药物风险警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