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铭《易》语(三)

 有而无限 2020-01-12

《周易》中没有八卦思维,那么对于用八卦思维为主解《易》的著作,就是一票否决权

传统易学以及近现代易学以阴阳八卦解《易》的思路,有其社会人文乃至朴素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索,但对于解读《周易》是方向性错误。作为传统文化的阴阳八卦,和我说的解《易》应该去掉的阴阳八卦两码事。不是说阴阳八卦研究没有价值,而是说用在解《易》上思路不对。阴阳八卦,不是建构《周易》这本书的要素,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易》研究的一种探索创新,是思维认识发展的产物,只是汉代尊崇孔易将之上升为解《易》准则后才成为对易学的桎梏。你以为的道,不是作者的道。你知道的八卦,作者不知道。该留的地方留,该去的地方去,工具要用对地方。

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先后,这个先后范围了作者的知识背景,思路和手段。我的立论基点在于八卦象数体系的产生晚于《周易》,也就是说商代及之前都没有八卦象数体系存在。我仅仅是说不能用阴阳八卦解读《周易》这本书,但不否认阴阳八卦对64卦模型研究的贡献。我是否定三千年来所有用阴阳八卦解《易》的著作对于《周易》本义研究的价值,不是否定这些解释对那些时代的社会意义

易卦和经文的关系,就象书柜和书的关系。屋里有32个书柜,书柜的左半边摆一个卦,右半边摆一个卦。每个书柜都是七层,卦辞在最下面,初爻到上爻依次往上排列。爻辞是书,卦名是分类标签。对于《周易》来说,书柜只是一种结构,是为了区分位置摆放书的。书籍才是内容,是读者阅读研究的对象。

如果《周易》是从象形角度分析64卦,那么64卦之间的主题就是独立的,不会有逻辑关系。换个角度说,如果64卦之间的主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那么也是因为文本内容,而不是卦符形象。卦符在《周易》中就成为较为次要的因素

传统易学中有几种似是而非的论调很流行,一是认为八卦类象在远古时期已经很完备,到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八卦卦象失传,导致《说卦传》只收录到百来个卦象,汉代至清末,学者们不断挖掘,终于恢复了上千远古卦象。好像八卦易学是个失落的文明,中间有个断代,近两千年的象数易学史只是在寻找失落的卦象似的。二是认为《周易》本是占筮之书,是孔子将之转化为义理之学,增加了伦理教化功能,从而使《周易》成为国学经典。好像是孔子拯救了《周易》,升化了《周易》,《周易》本身无甚文化价值似的

易,道,无极,上帝,佛祖,没有答案时归结的一个名词而已。人们追溯奥秘,总会遇到解决不了的地方,于是造一个万能的无所不包的答案解决者。其实这种解决等于没有解决,只是一种暂时悬置。遗憾的是,总有许多人爱把这类名词当做一种实在的答案和存在,拿出来忽悠,显示自己的高深

“十翼是从古至今易学界公认,历代大学者研学《周易》的依据,偏偏只有你不放心上。”“原因很明确,因为十翼的主体思想是认为六十四卦是八卦相重,八卦是周易的基础。但这个不是历史事实。我很侥幸,别人都用八卦解易的时候,我一扭头,发现写周易的时候还没有八卦啊。于是继续看下去,看当时有什么。把当时没有的,后来加上的去掉,就慢慢发现本来了。过去的学易者,都先入为主的认为八卦是伏羲大神创的,所以没有人扭头看,直接接受了八卦相重演绎出64卦和周易的说法。所以区别只是扭没扭头,不是知识或者智慧。扭下头,你就看到了真实的历史。不扭头,你就在朦胧的传说中沉醉。未来,相信能够不被传说束缚而扭头去看看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历史大趋势,国人不可能总是依恋于传说而不去考察历史真相。”

三千年迷雾一挥而去  五千字真容雅正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