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本是黄种人,为什么王子耶律倍却是一副高鼻深目的样子?

 思明居士 2020-01-12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必须先慢慢地捋一捋。

话说当年中国北方,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部族联盟,名字叫匈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引用匈奴人的说法:“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契丹本是黄种人,为什么王子耶律倍却是一副高鼻深目的样子?

这说明,最初的匈奴人确实与我们华夏民族一样,都是黄种人。

​匈奴自冒顿单于继位后,持续地向周边扩张,向东打败了东胡王,向西击杀了月氏王,强盛时期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这其中,就有许多来自中亚的高加索人种游牧部族,如丁零、大月氏等族人,融入了匈奴之中。到这时,匈奴已经是一个以匈奴族为基础,与征服的上述诸族的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所建立起来的民族集团,而不再是相同血缘的同种族群了。

后来匈奴人在被东、西两汉政权的持续地打击下,原本就十分松散的民族集团开始瓦解,一部分向中亚地区迁徙,一部分向中原王朝投降,还有一些血缘疏远的部落,大约有几十万人,都留在草原上被南下的鲜卑兼并了,这其中就有宇文鲜氏卑部。宇文鲜卑虽然号称鲜卑,却不是纯粹的鲜卑,他就是留在草原上被鲜卑兼并了的一个匈奴部落,而且是混有白人基因的一个族群。

契丹本是黄种人,为什么王子耶律倍却是一副高鼻深目的样子?

据记载,早期融入匈奴人中的外族里就有一些月氏人,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这些月氏人就是具有明显高加索人种特征的塞种人,其中沮渠家族曾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凉,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所灭。沮渠家族又西行到高昌地区,建立高昌北凉,后又为柔然所攻灭。最后这些白皮肤的塞种人进入了辽东半岛,融入了当时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

宇文鲜卑部落到了魏晋时期,在激烈的民族大混战中又败给了慕容鲜卑,残余部众退到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经过几百年的蛰伏休养,后来又以“契丹”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契丹在本族话里是“镔铁”的意思,以表示其民族意志坚强、团结稳固。契丹神话中说,古时有神人骑着白马,从马盂山浮土河往东走,遇见一个天女驾着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沿潢河而下,到木叶山时,这二水合流,于是这神人也就与天女相配为偶,共生了八子。以后族群繁盛,这八子就分为了八部。后来建立了辽朝的就是这契丹八部中的迭剌部耶律氏族。

到这里,也就捋到了话题中的这位东丹王,他本是耶律氏族中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名叫耶律倍,别名耶律突欲,后被唐朝赐姓李,又名李赞华。契丹灭亡了渤海国后,已是契丹皇帝的阿保机就让耶律倍做了东丹国王,并册封耶律倍为“人皇王”,意思为自己是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儿子再做人皇王,很符合“天、地、人”三才之典故。

契丹本是黄种人,为什么王子耶律倍却是一副高鼻深目的样子?

尽管耶律倍被立为父母之后的第三人,但由于其母述律平皇后喜欢的是次子耶律德光,不喜欢他。因为这个东丹王虽然长得有些异类,可思想上汉化程度却很深,他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所以后来述律平皇后就用很残忍的手段扶持次子耶律德光登上了皇位。东丹国王为了保命,只好投奔了后唐。当然,这都扯得有点远了。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由于契丹的形成是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结果,所以,不论东丹国王的自画像是否准确,即便是他有一副高加索人种的外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因为游牧民族夲身就是在互相征伐中成长的,加上不断与周边各族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后代具有母系种族外形也是很正常的事。

就连我们华夏正统的帝王,也常有异族人的外形,如《世说新语》中就记载,晋时大将王敦曾骂晋明帝是“黄须鲜卑奴”,而三国中的吴帝孙权,据说也是一位"碧眼紫髯"的赳赳雄夫。

契丹本是黄种人,为什么王子耶律倍却是一副高鼻深目的样子?

最后,我认为契丹的主体还应该是与我们一样是蒙古人种,就像已经证实是契丹人后裔的达斡尔族那样。而东丹王之所以具有高鼻深目的外貌,应该是受祖上某代外族母系基因影响造成的。

你认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