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家应不应该改造社会?

 gs老张 2020-01-12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希腊哲人或希伯来先知靠开天眼或天生聪明睿智发现了自然、听到了神的声音;康德等现代哲学家面对现代自然科学带来的宇宙图景的转变,无法再轻易诉诸这种超验论断了,于是他们试图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点,来发明道德。而所谓阐释,就是在这个世界内部梳理既有的道德经验,使人们更为清晰地理解道德现象,更系统地将自己的道德信念表述出来。说得轻浮点,康德之所以伟大,也就是因为他特别清晰且体系化地澄清了新教背景中的现代西方人的一部分道德感受,虽然他自认为是在发明道德,并因此过分严厉且轻易地抹杀了快乐主义等对立观念在具体情境中的说服力。持阐释立场者因此并不拒绝既有的理论,他们将这些理论视作为对道德经验的有意或无意的整理。

持这三种路数的道德哲学家在“关怀社会”时的姿态也很不一样。前两类哲学家自认为站在一个处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更为优越的地位,可以看到、听到一般人因种种原因接触不到的真理,因此会很自信地去息邪说、正人心、拯救世界。也因此,这类道德哲学家往往不能容忍理论的内在矛盾、不愿郑重对待道德经验的复杂性和冲突性。

持阐释立场的哲学家不会如此直接地介入社会,而往往会表现得更为谦逊、更像是一个对话者——他们试图引起普通人的反思,努力让他们更为准确、系统地思考和表述自己的道德信念,从而明确这些零散观念的前提、内在联系及其界限、揭示其中的矛盾,最终使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自己,可以更有意识地塑造自己。至于指导、改造社会就不是哲学家所能干和应干的了。哲学家只负责在普通人心中播下种子,这一种子最终能长成什么样还得看心灵的具体品质。

哲学的这种有限性也不见得是什么值得遗憾的事情,毕竟道德哲学家只是在思考道德现象上有一定专长,而对无比繁复的现代社会各领域的具体运行机制并没有超出常人的了解,因此无法指导普通人在具体处境下应该作出何种伦理抉择。更何况,持这种立场的哲学家必然会郑重对待道德经验的复杂性、悲剧性处境的可能性,这进一步打消了他们“开药方”的意愿——道德哲学家和普通人处于同样复杂乃至悲剧性的道德处境之中,哲学能做的只是阐释而非替代这些塑造了我们的历史和现实境况。

引导、帮助普通人阐释自己的道德经验,然后放他们回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这也许是更为健康和诚实的做法——对哲学家、对社会来说都是如此。

本文为迈克尔·沃尔泽《阐释和社会批判》书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