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1-13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动作。

每个孩子都要长大成人

但不一样的童年,会决定不一样的未来?

我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我这里有一个方法(锦囊),照着做

可以让你的孩子收获最好的童年,在关键时期收获关键成长

读完这篇文章,你会了解:

4大育儿误区,都有哪些?

童年,是用来干什么的?何为更有准备的童年?

6岁前的儿童,如何给他正确的童年?

一部分内容参考来自以下书目:

『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Stephen Hupp 、Jeremy Jewell(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

『园丁与木匠』——Alison Gopnik高普尼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金伯莉·布雷恩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你『常听说』的4大建议,都是育儿误区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Stephen Hupp 、Jeremy Jewell(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

误区一:常听说,小孩哭着睡,会伤害成长。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常听说,晚上一哭闹,就抱起来轻轻摇一摇,给哄睡了再放下。哭得太多,将来的情感成长会受到伤害。

统计了一下各种『育儿指南』的数据:

61%的育儿指南认为应该放任孩子哭着睡,

31%的育儿指南认为应该哄睡,

剩下8%没有表态。

而家长方面,则是59%选择了哄睡。

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孩子没毛病,尿布都换好,床铺弄舒服,那就可以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让他哭,哭着哭着自己就睡了。

几个大规模随机实验研究表明:

  • 哭着睡没问题。
  • 只要孩子>6个月,就不应该哄睡了。
  • 哭睡,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影响情感成长。反而有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感情,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

误区二:常听说,『听音乐』和『看益智节目』有利于大脑发育。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常听说,听莫扎特音乐CD,和看小小爱因斯坦DVD,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点智力的加持。看电视至少能让孩子学点语言。

而科学告诉你真相是:

  • 这些节目,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没有任何帮助。孩子的模仿,只会模仿近在眼前的,活生生的真人。(电视里的人,不好意思,不算!)
  • 只有让一个真人跟他说话 —— 比如妈妈给他读一本书,才能让幼儿学到语言。

然后调查显示: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看教育节目,似乎有一些效果,但依然还远远比不上跟真人互动。

误区三:常听说,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常听说,物质奖励不可取。

但科学告诉你:适当的物质鼓励是可行,但目的是让孩子尝到物质奖励以外的『奖励』。

注意了,物质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尝到物质奖励以外的『奖励』。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比如,你跟孩子约定每次考试成绩只要排进前5名,就可以购买一件他喜欢的但不超过多少钱的物品。这是『物质奖励』。于是,孩子为了这个『物质奖励』认真学习了,想要考取好成绩了。

结果他也真的排进了前5名。当然也兑现了他的『物质奖励』。那说好的物质奖励以外的『奖励』呢?别急,往后当他因为几次连续地获取了『物质奖励』,而成了班级里一直排前五的人物,或者变成某个让老师称赞,让周边同学认可赞赏的班级人物。你看,这些都是『物质奖励以外的奖励』。

你会发现,物质奖励仅仅是个导火线,一旦点燃了,爆发的奖励是看不见的精神奖励,是来自老师的认可,来自周边同学的眼光,他会因此停不下来,后面会讲到,童年少年时期的来自同辈们的认可,是他做任何事情最大的动力。这个时候的他,考取好成绩已经不是为了获取某一件物品了,而是维持自己在这种认可中的地位了。

所以,从物质奖励开启,到触发精神奖励,是每位家长可以考虑的好方法哦。

误区四:常听说,父母离婚会毁掉孩子一生?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常听说,育儿专家说——离婚对孩子影响特别不好,甚至会毁了孩子一生。

所以,你也会发现,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中绝大多数是为了孩子而维持。

但是,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有关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真相是:的确有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

美国50%的孩子都在18岁以前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剧情。但他们并没有被毁掉。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小了。而且考虑到贫困家庭更容易离婚,排除贫困因素,离婚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加小。

离婚对孩子的最大的影响,不在于离婚本身的行为,而在于离婚的原因。在于为什么离的婚。

也就是如果让孩子看到家长的为人处世,或者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负面的人设的话,是有问题的,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如果离婚前,好好跟孩子谈谈,孩子将会更容易面对,影响也会减轻。

讲完误区,接下来要交给你童年的正确的打开方式了。

童年,是用来干什么的?何为更有准备的童年?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园丁与木匠』——Alison Gopnik高普尼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

这一节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我先说结论:

更有准备的童年,人类的风险解决方案。
是用来让孩子拥有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

我们先来站在动物界的高度,来看看横向对比的其他物种的童年(这里的童年,指的是未成年期):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童年时期越漫长的物种,智力水平越发达,越能对抗不确定性

  • 乌鸦(童年期达2年):智力水平算一般动物中比较高的了,乌鸦中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种,会被父母照顾2年。
  • 大猩猩(童年期达6~8年):智力水平是一般哺乳动物中较高的了,三四个月会走路,八九岁性成熟,十岁就已经生了第一个孩子。
  • 人类(童年期可达25年):你会发现现在很多90后,25岁还在上学读研究生,但是他们的父辈,父辈的父辈,18岁就已经参加工作了。但请注意,这一代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比他们的父辈要强得多。

你会发现智力水平越发达的物种,未成年期(童年)会越长,甚至同样是人类,现代人的童年期,都比上一代人更长,而且越来越长。

原因是:更有准备的童年,是人类的对抗未来风险的解决方案。

注意了,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童年』,是更广义的『未成年期』的时期。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上图是我总结的关键要素。

要对抗未来,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孩子更有准备的童年。

如果环境永远不变,你就只要会一种谋生技能就行了,比如上一代人,人们面对的求生环境非常单一,只求谋生就行,所以才会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当家,其实不是好事儿。

『早当家』,其实代表一种『还没有准备好的童年』,在他往后的日子里,其实很难去面对未来的环境剧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不能确保孩子将来一定成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聪明,也不能确保孩子一定幸福。

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定制、制定或者指定发展路线。孩子不是你的木偶。

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未来的环境不可预测,孩子将来幸不幸福、成不成功就不是你所能决定——得看他的特性跟他将来遇到的环境是否匹配。

有的孩子像兰花特别挑环境,有的孩子像蒲公英走哪都能活。

我们爱孩子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的天性是兰花,还是蒲公英,我们都应该尽量提供探索资源。并且,用爱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让孩子的童年能多探索,多学习,变复杂。

接下来,我会针对6岁之前的儿童,详细探讨一个正确的更有准备的『童年』,家长该如何做?

6岁前的儿童,如何给他正确的童年?

6岁之前的儿童,最想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怎么工作的,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他们总爱问无数的问题。

育儿专家说可能他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力,而科学家告诉你真相是:小孩问问题是因为他想对这个世界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既然知道孩子是那么的想了解这个世界 —— 学习。

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配合他喜欢的方式 —— 玩耍。

  • 提供玩耍的环境
  • 提供玩耍的玩具
  • 做一个帮助他玩耍过程中了解世界的大玩家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具体一点,我跟大家解析一下:6岁之前的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 自己探索和试错
    所有动物都是这么学习的,一次做错了吸取一次教训,所有亏都不会白吃。让他自己去吃点亏,是让他一生受益的学习方式。
  • 模仿 —— 你是孩子的榜样!
    只有高等动物会,包括大猩猩和某些聪明的乌鸦才懂得模仿。
    小孩,只模仿能够达到一定目的的动作。模仿让孩子了解因果关系。儿童的模仿很高级。
    比如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平台的中间有个玩具小汽车,两端分别有个障碍物。小汽车如果撞在左边的障碍物上,小汽车就会发光;撞右边的就没反应。实验人员就当着孩子的面操作这个小汽车,有时候往左边撞有时候往右边撞。结果哪怕是两岁的小孩,当你把小汽车交给他的时候,他都会专门撞左边那个障碍物,好让车灯亮。他不是模仿你所有的动作,他只模仿你成功的动作。
    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孩子模仿的对象,必须得是人。换成播放短片,或者让机器人在他面前做,孩子都不会模仿,孩子只模仿真正的人。
    而且,你跟孩子的关系越好,他越愿意模仿你。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他不只是模仿你想让他模仿的事情,所以,记住:你时时刻刻都是孩子的榜样!
  • 听讲 —— 为什么孩子不听你话?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
    孩子听不听你话,取决于你跟他的关系如何,取决于你行不行!
    所以,家长先搞清楚孩子与你的关系?
    心理学家很早以来就把小孩跟大人的关系分成三类。要想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类,最简单的办法是做个幼儿园接送测试。
    假设你是一个妈妈,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班再接回来 ——
    安全型”的孩子,你送他到幼儿园、离开他的时候,他会对你依依不舍。他不想让你走,但是你走了也就走了。你去接他的时候,他看到你来会非常高兴。
    回避型”的孩子,你走他无所谓,你来了他也没表现出有多高兴。但是有心理学家后来做过测试,发现回避型孩子每次离开家长和见到家长的时候,心跳都在剧烈加速!孩子实际上有强烈感情变化,但是因为他跟家长关系很疏远,他克制了自己的感情。
    焦虑型”的孩子,离开妈妈的时候简直是难舍难分、强烈哭闹,然后见到妈妈也哭闹,根本没法哄,就好像极度地需要爱一样。
    请尽量给到孩子一种『安全型』的关系。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然后,听得最多的大人们的一句话就是:你又不听我的话了。

其实,想让小孩听你的话。关键是记住以下这句话: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说什么更重要!

家长要很靠谱,知识丰富充满自信,跟孩子关系亲密,孩子对你有安全感,他就愿意模仿你,他就听你的话。

所以,请保持学习,先把自己过成一个积极向上,更美好人格的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都更重要。

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具体看看:6岁之前的幼儿该如何玩耍?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 请尽量让他跟更多的别的孩子玩耍,哪怕是打闹 —— 这其实是一种社交演练,有助于他尽早开始体验社交的各种攻防策略。
  • 让他尽量探索地去玩玩具—— 搞懂这些东西是怎么工作的,触发各种意外,引导他各种探索。但不能说教,因为这不是上课,是探索!
  • 跟他玩各种角色扮演—— 会假装的孩子能想象出更多可能性,想象不存在的东西,这是创造力的锻炼。同时还能学会去理解别人(角色)都是怎么回事。

总结一下,6岁之前家长应该要做些什么?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 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更放得开地玩。
  • 提供玩具,注意不一定是高端复杂的玩具,关键是『有玩具』。
    哪怕那只是你自己造给他的一把木剑(树枝)
  • 成为一个参与其中的玩家,引导孩子自己探索知识,不说教
    比如跟他玩各种职业的扮演,演福尔摩斯一起探索世界,过程越有想象力越好。

彩蛋:不要揠苗助长

有很多家长很急,在小孩6岁之前就给小孩报各种汉字班,音乐班,恨不得每个孩子明天就成为诗歌倒背如流的才子,钢琴弹出郎朗水平的明星。

但是,很多现实告诉我们,如下图,这些揠苗助长的小孩(图中的A)在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的确比同龄小孩更能表达出更多一些的汉字和音乐行为。

但是,由于其他同龄的小孩(图中的B)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认知周围的人和东西,他们的大脑发育更加健全,也就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打得更好,很快,B就会在某个时间点,学习能力迅速地超过A,而且A的这种大脑发育的偏离伤害,是不可逆的。

不是穷养?也不是富养?脑科学教你:如何正确养育孩子的「童年」

所以,B才是给孩子正确的选择。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动作。

孩子不是你的木偶,你不要去做定制他模样的木匠。

你要做的是好园丁,给孩子提供陪伴、关系、榜样、资源,

孩子就会自己长成,他能成为的最美好的样子。

感谢你能看完,欢迎留言,跟我交流你和孩子们的童年经验,共同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