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叙事诗,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20-01-1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进士。在文学方面,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诗词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有《白氏长庆集》。诗人的新乐府诗,往往多主观议论,直接发表诗人的见解,抒发诗人的情感。唯独《卖炭翁》,采用纯客观的描述,通过场景的叙述表现诗人的爱憎情感。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据载,以前皇宫所需要的物品,由官府派官吏向民间采买。到唐德宗贞元末年,改由宦官直接办理。皇宫经常派出几十个到几百个叫做“白望”的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不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需要的东西,口称“宫市”,低价进行强购,甚至不给分文,并要货主送进皇宫,还向货主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和“脚价钱”。这种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残酷的方式。

《卖炭翁》就是一首“苦宫市”的叙事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任左拾遗时写的组诗《新乐府》50首中的第32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制度的罪恶本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对封建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表达了诗人对“宫市”的愤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的艺术手法,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引人深思,语言通俗易懂,叙事简洁明了,是一首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卖炭翁,一年到头在南山中辛苦劳动,形象枯黑憔悴,却衣食不足,难以糊口。为了所烧之炭能卖一个好价钱,就不顾自己的衣单寒冷,渴望天冷下雪。似乎一切都如卖炭翁所愿,夜来大雪。卖炭翁于是兴冲冲,拂晓驾车,到了长安市场南门已经“日已高”。以下情况却陡转,市中翩翩来了两骑,其姿态的轻盈从容,与卖炭翁驾车的辛劳笨重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轻易地夺走了卖炭翁辛苦劳动的成果,夺走了卖炭翁生活的希望。卖炭翁日后饥寒交迫的日子将如何打发?诗人不再进一步议论,留给读者自己思索。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描写了卖炭老人艰难痛苦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诗句用“衣正单”而“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刻画了卖炭老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复杂心理状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和内心活动,衬托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忍,倾注了诗人对卖炭老人的深刻同情。这两句诗观察细致,刻画入微,前后映衬,扣人心弦,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