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迟到说起……

 nlzx123 2020-01-13

周一,班主任专题班会课,总结上周班上情况,肯定的给予表扬、鼓励,不足之处点化,道明,强要求。值得表扬的暂且不提,着重强调个别同学行为不足之处:有课间回堂上课迟到的,有仪表穿戴不整,不符合中学生身份要求的,有值日开溜的等等。现从迟到说起……

  1. 经常迟到是纪律散慢,诚信缺失的表现。

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上课铃响了,才看到他们急冲冲往教室赶,跑起来的同学说明纪律意识还不是很淡薄,最可脑的是有个别的慢条斯理的,没一点紧张感!没有树立起铃声就是命令就是规则意识。别小看迟到,往小点看是纪律松弛,往大点看是诚信缺失的表现。首先,经常迟到说明他对自身学业不关心,思想意识上不认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相反关心自身学业的学生,他会提前回到课桌前准备好相关书籍或学习资料,静待老师的到来。其次,迟到是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老师的表现。经常迟到的学生中途回到班上课,当他站到门口喊报告到进入教室坐回到自己课桌前的瞬间,他的行为已经打断老师上课的思绪,转移同学们上课听课的注意力,一个迟到的学生如此,倘若接二连三,一会一个迟到的学生来喊报告,那这堂课不上了。迟到的同学他们的行为已经侵犯同学们受教育的权利还不知道。再次,经常迟到行为,说明时间观念淡薄。无守时,就是无诚信的表现。最后,强调:一个无诚信的人是很难行走社会,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1. 仪表整洁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提到个人修养,人们自然而然想到语言文明,举止文雅,是否对人有礼,是否善良诚信俭让,很少人会想到仪表整洁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因为,仪表,穿戴可体现一个人的心态。秀丽整洁的外表更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试想:我们每天工作、生活中都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当我们与别人接触时,如果不究讲卫生,衣冠不整,除了有损自身形象之外,送别别人就是一副脏兮兮的见面礼。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的心理会舒服吗?班上有几位学生总是爱穿拖鞋来校,这不符合校规纪校规的要求,也有损自身形象。作为班主任在班上不知对此现象讲了多少遍,也私下找他们谈话,甚至请求家长配合,点明:中学生活是学生的新起点,穿拖鞋有损自身形象,不利塑造新自我。另外,穿拖鞋来校,存在安全隐患。校园中学生人数多,你推我赶的现象时有发生,穿拖鞋容易滑倒,特别是上卫生间时,地板滑。尽管班主任苦口婆心,但由学生认知存在缺限,你想帮他树立起仪表整洁的心态,但他不吃你这一套,今天讲,明天又穿来,抵触班主任我管班的理念:“不能穿拖鞋来班”!有时没办法,拿剪刀把他们穿的拖鞋剪掉,但又觉得不地道 ,没有人性。因为这么做并不能让这些同学树立起穿着整洁的意识,只是吓唬一时罢了。咦,希望这些孩子们多年后能明白班主任老师的用心良苦。

  1. 按时值日是一种担当、负责任的行为

班上值日有开溜的同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恼火,但这不得不与这些孩子聊一聊:值日与责任、担当的关系。我对他们说:别小看值日,它是培养我们责任心,责任感,负责任,敢担当的行为。作为值日生,值日就是你当天的责任,你有义务把教室打扫干净。试想,别的同学值日,人家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课桌椅子摆放得整整济济,你坐得舒服,轮到你值日就开溜,逃避责任,班级观念淡薄,教室里一篇狼藉。日子久了,人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责任心,责任感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将来是很难立足社会,会出现更多的 “啃老族”。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大家都说看过。我说《少林寺》中的小和尚到少林寺学艺,方丈安排给他的第一份差使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答道:“扫地”。对了,是“扫地”,我重复道。你们知道方丈为什么要让他先从扫地学起?见大家沉疑,我及时点拨:扫地,扫一天可以,长年累月地扫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其一,它可培养一个人做事的毅力和恒心,其二,它可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责任感,树立集体荣誉观念,顾全大局的意识。其三,培养一个人做事专注的品质。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如果你是方丈大师,会把平身武学精髓传授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

当班主任,管的是班上学生婆婆妈妈的事,操心又劳累。自己扮演的角色在别人眼中是老师,是人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但自我觉得更多像孩子们的妈妈或爸爸,或医生,或警察,法官……各中体验,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不过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茁壮成长,心里又乐滋滋的,身上的乏味,劳累又荡然无存,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