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格律诗?平仄、押韵、对仗、粘对都有哪些规矩?扫盲极简版

 存贵fuvb42twhz 2020-01-13
前言
为什么我们的古诗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自当是“格律”的功劳了。当然,古人并不会读诗,古代诗歌都是或吟或唱的。格律诗的起源,主流说法认为其产生于南齐时期的“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由当时精通音律的文人沈约、周颙等人创制,提出“四声八病”说。后至初唐武则天时期,由宋之问、沈佺期最终完善。为区别于格律形成以前的古体诗,格律诗又被称作“近体诗”。所以,简单的分期可以这样说:武则天之前只有古体诗,武则天后,既有古体诗又有近体诗,使用格律的就是近体诗或格律诗,不用格律的就是古体诗。
要素
那么,“格律”是什么,有哪些规矩?首先是句式上的要求,第一是“齐言”。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需整齐一致,不多不少。第二是对句数做了规定,每首八句的称“律”,即“五律”或“七律”;每首四句的“绝”,即“绝句”,细分为“五绝”和“七绝”两种;而多于八句的则称作“排律”。
除基本句式以外,格律诗的主要要求还有四大要素,即平仄、押韵、对仗与粘对。以下将分别说明。
平仄
①四声
平仄的概念会涉及到音韵学的内容,中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统为仄声。对比今天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一、二位平声,分别为“阴平”和“阳平”;三、四为仄声。普通话的发音中没有入声,古音中的入声字,都已分别融入今天的一、二、三、四声中,例如:“一”、“十”、“比”、“色”等。
②基本句式
以五绝为例,律诗的基本句式有四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话,分别在每句之前加两个与开头二字平仄相反的字。
押韵
古体诗押韵上的要求比较宽松,可平可仄,还可邻韵通押。近体诗的要求则更加严格,不仅只可押平声韵,而且有固定的韵表,即106个韵部的《平水韵》,不能超出这个范围。由于古今语音的流变,很多字的读音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并不押韵。因此,不可仅根据普通话读音去判断古诗的韵脚。
无论五、七言,绝句或律诗,在用韵上的规定上都是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未入韵的如李白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首句入韵的例子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开”、“来”三字,同属《平水韵》中的“灰”韵,今天普通话的读音,“梅”字与后两字已经不押韵。
对仗
对仗即是对偶,对联,俗称对对子。细说又要分很多种,基本要求是两联之间相对的字词要属于同一类别,词性相同,虚实相当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等。感兴趣可以看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或李渔的《笠翁对韵》,都是教人对对子的。
在律诗中,只有四句的绝句没有对仗的要求,可对可不对。而八句的律诗,按前后顺序可分为四联,开头两句叫做“首联”,最后两句叫做“尾联”,中间两联分别叫做“颔联”和“颈联”。首尾二联可对可不对,“颔”“颈”二联则必须对仗。对于排律,则除去首尾两联不做要求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必须对仗。据说大诗人杜甫曾写过长达100联的排律,其难度之大让他人不敢企及。
粘对
前文提到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式,这四种句式如何组合成一首诗,就要用到“粘对”的原则。
①粘
所谓“粘”,简单说就是上一联对句的第二个字,要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一致。例如上联对句是“平平仄仄平”,则下一联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上联对句是“仄仄仄平平”,则下一联出句是“仄仄平平仄”。
①对
“对”与“粘”相反,指的是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平仄必须相反。例如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出句为“平平平仄仄”,则对句为“仄仄仄平平”。
“粘”不牢的叫“失粘”;对不上的叫“失对”。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依据粘对的要求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四种类型的篇式,分别为仄起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两篇,平起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两篇。
结语
近代有人根据普通话的发音制定了新韵,因此有人说,现代人做格律诗可以不拘古韵,不问入声字,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既然是做格律诗,严格按照古人制定的标准应当是最起码的要求,若非如此,你又何必称之为格律诗呢?你可以完全放心大胆的做古体诗,如此不仅用韵宽泛,更没有如“戴着镣铐跳舞”般的平仄及对仗等限制。
更多精彩可关注微信公众号:xdeldm/微博账号:窥园斋-陈鸿雪
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