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短段巴雷特食管腺癌

 Albertls27zycx 2020-01-13

病例


58岁男性, Barrett’s 食管腺癌,0-IIa,38mm,  高分化腺癌(tub1 ),pT1a (SMM).

图1 Barrett食管腺癌来源于SSBE背景。在12点方向观察到栅栏状血管的分布,3点方向可见隆起的病变。在6点方向也可观察到栅栏血管,12点方向可确定胃皱襞上端,是发生在Barrett食管的病变。3点方向也观察到隆起的病灶。活检标本为腺癌,tub1。(c)在靛胭脂染色,病变被认为与隆起的变化一致。在肛侧和口侧都能清晰地看到边缘。(d) 蓝框区域(c)的ME-NBI,可见网状结构的微血管和表面结构不清楚的小管状结构。

图2 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切除标本进行复原图,线显示腺癌区域,蓝线显示鳞状上皮区域,绿线显示特化柱状上皮区域。黄色圆点表示食管腺体的分布。由于食管腺体是在腺癌中出现的,所以认为病变位于食管上。因此,可诊断为巴雷特腺癌。(b)(1)层为黏膜浅层肌层(SMM),(2)层为黏膜深层肌层(DMM)。蓝框内为高分化腺癌(tub1)位于,浸润深度受限于SMM。

图3(a,b)Barrett黏膜的特征包括食管固有腺体的存在(1),鳞状上皮岛(2)和组织学栅栏血管(3),黏膜双肌层(3,4)。双肌黏膜是指新生肌层的黏膜肌层较原始肌层的黏膜肌层浅。Barrett食管腺癌的浸润深度被认为是黏膜内癌,而残留在SMM和DMM之间的病变被分类为LPM。

表1 来源于文献9

讨论


据报道,即使对于浸润深度黏膜内的食管腺癌也有大约8%的转移率[8-9]。因此,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额外治疗取决于血管侵犯的结果,以及在ESD后病理结果中是否存在低分化成分。

然而,日本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如表1.1所示,在血管侵犯阴性、无低分化成分,<=3cm、<=SM500μm,证实无淋巴结转移[9].

图3a.b为浅表巴雷特食管癌浸润深度。Barrett黏膜不同于正常食管,具有双肌层黏膜,因此浸润深度的定义也与正常食管不同。在日本,Barrett食管腺癌的浸润深度是指肿瘤已达到DMM为T1a,而T1a又可进一步分为SMM、LPM、DMM三个阶段。

巴雷特食管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在日本和西方不同。首先,在诊断巴雷特食管时,在日本,决定识别栅栏血管和胃上端褶皱,但在欧洲和美国,栅栏血管不使用[10-11]。此外,日本对浸润深度的定义与西方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和诊断方法也有区别。在日本,ESD是常规的治疗巴雷特食管腺癌方法,放大内镜的范围诊断是常见的术前诊断。然而,在美国和欧洲,像APC或RFA治疗不仅用于癌症,而且也用于巴雷特食管的治疗[12]。

本例为SSBE背景下的Barrett食管腺癌,对应于布拉格分类中的C2M3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方法可以适当选择。同时行ESD切除,充分进行浸润深度评估。

本病例在ESD治疗后未进行额外治疗,并且观察超过5年 ,无复发或发生并发症,也没有发生异时性癌。

表1引自日本的回顾性研究[9]。在浸润深度达到SMM-LPM的患者中没有观察到淋巴结转移尽管血管侵犯呈阳性(0/101:0%)。无血管侵犯和低分化成分者无淋巴结转移(0/88:0%)。然而,在有血管侵犯和低分化成分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概率很高(9/15:60%)。当SM1定义为500μm以内时,<3cm且无低分化成分或血管浸润阴性者无转移(0/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