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诊断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

 将臣gfl0l09u7e 2022-06-08 发布于陕西
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BE)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类型。

图片

相比普通人群,Barrett食管发展为食管腺癌的风险增加30~125倍,每年恶变率约为0.5%,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的Barrett食管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更高(食管黏膜表面正常的鳞状上皮被肠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但后果显然比占个巢更严重)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因此,对早期食管腺癌的筛查是治愈食管腺癌或提高其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考虑到有80%的食管腺癌与Barrett食管相关,对Barrett食管的筛查、诊断也就成为预防食管腺癌的关键所在。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是上消化道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对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既要包括内镜下诊断也要包括病理诊断

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白色,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交界处形成不规则的波浪线即为齿状线,又称“Z”线鳞柱上皮交界处(SCJ)。正常情况下,齿状线与胃食管连接部(GEJ)在同一位置。

若在内镜下可见齿状线相对于胃食管连接部(GEJ)上移≥1厘米,即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常规上,根据形态分为全周型、舌型和岛型三种类型。

图片

Barrett食管模式图及内镜下形态分布图

3A 模式图  3B 全周型  3C 舌型  3D 岛型(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不是觉得很简单?似乎只要做胃镜的医生不是色弱,这一切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事实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单单是如何确定胃食管连接部就够这些医生头大的,虽说正常情况下这个部位与齿状线一致,但仍有不超过20%的正常人两者不一致!另外,内镜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这表明内镜检查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你看见的并不一定就是你看见的)

好在随着内镜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如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电子染色内镜的应用,令Barrett食管和早期癌变的诊出率得以提高。电子染色内镜可以清楚地区别鳞状上皮、贲门处柱状上皮结构以及小肠型化生上皮的绒毛结构,因此推荐有条件者用电子染色内镜结合靶向活检诊断Barrett食管。

所谓“靶向活检”,就是在内镜检查时用染色剂喷洒后,可使病灶黏膜的表面结构更加清晰,从而能比较精准的选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准确的活检取材对确诊Barrett食管病变及检测随访其癌变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靶向活检对指导Barrett食管活检意义重大。

图片

根据检测出的黏膜不同,Barrett食管有三种分型:食管下段胃底腺黏膜化生、食管下段贲门腺黏膜化生、食管下段肠黏膜上皮化生。

然后问题又来了,而且还是个国际问题!在美国和德国,食管下段有肠上皮化生才能诊断Barrett食管,而在英国和日本,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均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我国认为伴有肠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至于不伴有肠化生者是否属于癌前病变——仍有争议!(你说临床医生难不难?)

尽管在某些方面对Barrett食管仍存有争议,但并不妨碍依据其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内镜结合病理检查进行诊断。而且由此进行适当的治疗和随访监测,以期将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使患者受益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