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我爱你文摘 2020-01-13

当基因技术的魔盒深埋地下之时,大脑的研究同样不见天日。那些迷雾般的岁月里,电刺激是脑科学领域为数不多的曙光。俯瞰脑科学的研究历史,电刺激不仅照耀着脑科学的过去,同样也照耀着脑科学的现在。

电刺激和初级运动皮层的发现

1870年,柏林生理研究所的两位青年科学家Gustav Fritsch和Edvard Hitzig,正在对一只长毛的灰狗做一场残忍的实验。

他们娴熟地移去灰狗的部分颅骨,干净利落地切开硬脑膜,暴露出白润红织的大脑皮层。尔后,在额叶插入一根电极,电极的另一端接有电池,电池能提供直流电。当短暂的电流滋滋地输入脑皮层某些位置时,大狗身体对侧的肢体肌肉应声而动。例如,脖子抽搐、面部扭曲、前肢收缩等。

这是大脑运动皮层的首次发现。之后的1947年和1968年,同样是在电刺激的鼎力相助下,人类和猴子的初级运动皮层相继被确认。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猕猴初级运动皮层

初级运动皮层身处额叶,位于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像一条又长又粗的蚯蚓盘窝在我们头顶的位置。

系统全面的电刺激让初级运动皮层上著名的“运动侏儒”现形。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初级运动皮层和身体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初级运动皮层分配资源的方法取决于运动的精细度。越精细的运动,大脑给予的皮层面积越大。

手、唇、舌因其复杂灵活的运动需求,占据了初级运动皮层较大的面积。而双腿和躯干的运动样式相对简单,所以只覆盖了运动皮层很小的一片儿。如果按此比例将人体重塑出来,一个双手巨大、嘴巴像鳄鱼一样的小矮人就出现了。这个好似马戏团里的小矮人形象就是大脑“运动侏儒”名字的来源。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大脑运动侏儒真身重塑

在运动皮层发现的历史中,电刺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就算在如今的神经科学研究中,电刺激依然频频露脸。

这主要是因为电刺激作为一种兴奋神经元的方法,简单,却行之有效。简单,不单是实验操作上的简单,其背后的原理也不复杂。

神经元的膜电位

在安静状态下,神经元膜外正电荷要多于膜内,这使得膜外电位要高于膜内,即外正内负。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外正内负

当兴奋性神经递质接触神经元细胞膜,结合其上的受体门控钠离子通道后,受体门控钠离子通道会像城门一样打开,开放的钠离子通道允许钠离子自由通过。由于钠离子膜外浓度高于膜内,钠离子受浓度梯度的驱动会跑向膜内。这会使膜外电压相对膜内变低,即膜电位去极化。

而神经元膜上存在另一种钠离子通道,对电压敏感。膜电位去极化后,少量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也会打开。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膜电位去极化,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会打开

当兴奋性神经递质足够多,受体门控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足够多时,膜内外电压差会去极化到某一关键位置,即动作电位的阈值。一旦膜电位冲破这道阈值门槛,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也会洪水般内流,致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短时间内拉升反转,变为内正外负。一个动作电位就这样起始了。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动作电位形状

(详细过程请参考:大脑电信号光速传播?其实,速度只比京沪高铁快一些

而我们的主角电刺激,通过外部电流的输入,直接改变膜外电位,同样也可以引发动作电位。

电刺激兴奋神经元

电刺激实验中,科学家在大脑里插入一根电极,电极是一根金属细丝,材质通常为铂铱合金。因为铂铱合金丝稳定,反复电刺激下电阻能保持稳定。同时也不易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铂离子或铱离子。

电极通体紧塑绝缘漆,只在尖端处露出金属的光泽。电极连通着电源的阴极,通电后,大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电极尖端聚集。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脑组织里的正离子会被吸引过来,负离子会被排斥走。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阴极尖端吸引阳离子,排斥阴离子

我们考虑电极尖端附近的一个神经元,其膜外的阳离子被阴极吸走,阴离子大量涌来,这会让膜外电位降低,膜电位去极化。如果电流刺激足够大,会使膜内外电势差达到动作电位产生的阈值,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就会大量开放,神经元就会兴奋起来。

这便是电刺激兴奋神经元的基本原理。但简单的原理背后,却隐藏着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

电刺激的安全性

阴极尖端不仅会作用于溶液中本身就存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会让电中性的分子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生成带电离子。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电刺激会产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生成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离子,其中一些有毒性。因此,科学家需要一个反向电流逆转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将毒性离子反转成初始的非毒性状态。

另外,阴极属性的电极尖端向大脑输入了大量电子,安全考虑也需要收回。并且,电极附近聚集了大量的阳离子,同样要驱散。

完全地反转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注入相同量的反向电流。所以,电刺激通常包含两个时相,一相用来刺激神经元,另一相紧随其后,用来反转氧化和还原反应。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电刺激通常包含两个电流相反的时相

深度脑刺激

深度脑刺激是一种实施于人脑的电流刺激,刺激电极通常深埋在大脑深处,故称深度脑刺激。其基本原理如上所述,极其简单,但却广泛应用于多种大脑疾病的治疗,例如,癫痫、帕金森等,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大脑异常放电。

以帕金森为例。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系统。病人的常见症状为震颤、运动功能退化等。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帕金森是影响运动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神经疾病

对某些病人,简单的药物治疗对颤抖无能为力。此时,深度脑刺激可承担起重任。通常,神经刺激器(neurostimulator)会植入大脑深处的一些核团,如内侧苍白球、丘脑、下丘脑核、桥脚核等,通过一连串高频电流刺激兴奋这些核团。这会改变大脑神经网络的发放模式,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虽然深度脑刺激控制病情的原理并不是非常透彻,但效果却很显著。

深度脑刺激,原理其实很简单

深度脑刺激,白色的线为埋置的电极装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