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享年53,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追赠尚书右仆射。 他是玉树临风的翩翩美男子,满腹经伦,诗才惊艳。情场之上,他只需使出三分力,便引女子欢欣雀跃、飞蛾扑火。才子佳人的故事在他身上反复上演。 初恋表妹崔双文,做了第一只扑火的飞蛾。山盟海誓犹在耳,还在深情款款地给他写信寄物,他便已经将信和这段情当成谈资,炫耀给同窗。还干脆写成《莺莺传》,他以张生自诩,却让表妹成了闺阁女子的反面教材。 24岁成为豪门的成龙快婿。出身富贵、才貌双全的韦小姐甘心下嫁彼时还是清贫的他,对他无怨无悔的关心、体贴。借助岳父之力,他离家外出远赴职场打拼。韦丛还在贫病中缠绵,他已经在成都对才女薛涛一见钟情,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妻子韦丛卒,年仅27岁。同一年31岁的他,对42岁的薛涛许以三年之约,承诺三年后再赴成都娶她为妻。 妻子去世不足一年,他内疚怀念的遣悲怀刚写到第三首,便为了仕途再次攀龙附凤,在洛阳娶了贵门小姐安仙嫔为妻。这次扑火的飞蛾,不到三年,就生下一个孩子,再次病逝。安仙嫔病逝后,身份变成了侧室。而薛涛,还在成都傻傻地等待着…… 37岁的元稹再次被贬到通州,去兴元府报到时与权臣之女裴淑一见钟情。由权德舆做媒,开始了第三次政治婚姻。这一次或许是真爱,他以养病为由,日夜跟裴淑相守,直到他们的孩子出生三个月后,才回到衙门上班。 45岁时,元稹任越州刺史,仅观看了一次刘采春的表演,立刻被才艺双绝年轻美艳的刘采春迷住了,开始了热恋同居。彼时刘采春25岁,妻子裴淑在辛苦给他照顾三个孩子,薛涛还在他的深情诗书信件来往中翘首以待…… 52岁时元稹升了官,也厌倦了刘采春,扔下她就不管了。他又另结了新欢,又纳了妾。刘采春心灰意冷的离开越州,后投河自尽了。 53岁元稹被贬到武昌,这一次未来得及与当地的女子一见钟情,便暴病而逝。 唐诗的殿堂,少了一抹瑰丽的颜色。 元稹一生,三次婚姻都是高门之女。几度红颜痴缠,让女方非死即伤。 苦心经营的官场生涯,四升四贬,当过节度史、短暂做过大唐宰相,也曾被贬为县公安局长。 职场情场褒贬各异,难有美誉。 他最大的成就,仍是诗才,在唐诗的殿堂,元白并立,耀眼生辉。 1、《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无论谁评价,这一首都是他的NO.1。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曲婉深沉、悲壮而不低沉。 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2、《离思五首·其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译文: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3、《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 ——:丧偶悲痛感情 4、《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 ——:哀痛欲绝。 5、《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最后一名为妙句生花! 6、《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7、《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译文: 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8、《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9、《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10、《赠乐天》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 千古名句: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11、《酬别致用》 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 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 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千古名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12、《寄乐天 》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千古名句: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13、《酬白乐天杏花园》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14、《垂训诗》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 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佛家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善恶必定有报应,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15、《一七令·茶》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