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代的青玉璧

 国民一员 2020-01-13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是苍(青)色,故"以苍璧礼天"。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由于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绝大多数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将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均称为璧。

    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众多遗址、墓葬出土最多。这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有的留有切割痕迹,表面光素无纹。红山玉璧肉的边缘均呈薄刃状,良渚玉璧外缘薄,内缘厚。古玉璧由于年代久远,璧体有不同颜色的沁色、水锈和灰黑等痕迹。      

    我收藏的这款青玉璧是夏代“仝乍”玉璧,“仝”,玉、本玉璧。玉贡。“乍”,祭奠。铭文释义:“以此玉璧为贡,是夏人祭祀黄帝的玉贡。

    夏代时期的,青玉质地,上下出廓壁,局部受沁钙化的现象。玉质细腻温润,器作扁平状,玉璧正反两面均作阴刻线装饰,纹饰简单、清晰,线条流畅。璧中心打一孔,呈马蹄状。做工精美,保存完好,年代久远,收藏价值颇高。   

    本藏品高:12.5cm,宽:10.2cm,厚:0.8cm。

青玉璧(夏代)

青玉璧(夏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