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与竹子

 高山仙人掌 2020-01-14

苏东坡与竹子~诗一首,故事一则

       苏东坡出生于眉山城里竹柏掩映的苏家小院里,他一生与竹有着深厚的渊源,因爱竹引出过不少绝妙的佳话。竹子,可谓融进了他的人生,成为了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接下来坡公这首作于杭州的小诗,可以说将坡公对竹子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於潜县南约二里地,有一寂照寺,寺内有一轩,因其周围种了许多翠绿的竹子,环境十分清幽,故名“绿筠轩”,慧觉和尚就住在这里。诗人作此诗来歌颂其高洁的情操和於潜僧的超然不俗。

       苏东坡和其表兄文同, 二人皆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成语“胸有成竹”即出自二人。有一次,苏轼有书信调侃文同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译:与可啊,听说汉川的这地儿的竹子,多的和蓬草一样,我就想啊,你现在去了那儿,你的斧子恐怕饶不了那些竹笋。像你这种穷的没饭吃的馋鬼,怕是方圆千亩的竹笋都能被你吃到肚子里去。)

       收到书信后,笑得正在烧竹笋吃的文同夫妇俩把吃在嘴里的饭菜都喷在了信纸上。“令人喷饭”的典故便来源于此。

       文同和苏东坡二人都很喜欢吃竹笋,据说,有一次东坡与朋友聚会,他吃着猪肉写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於潜僧绿筠轩》译文:可以顿顿不吃肉,也不能住处没有竹子。人没有肉吃无过乎会变瘦,但没有劲竹之气就会让人变庸俗。倘若人瘦了还可变肥,可人一旦庸俗就难以医治了。旁人对这个理论不理解,笑问:“这种‘神逻辑’,是高雅还是痴傻呢?”那么请问,如果面朝着高雅的竹子,仍然对着肉食大快朵颐,可谓是既想得清高之名,又想获甘醴之味,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之美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