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现代的企业管理?

 下一个时代 2020-01-14

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理解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认知与行动》讲座:

一、无形的知识资产

曾经有位大师这么说的:

什么叫技术,就是用不好的材料做出优质的产品,

如果一家企业还是靠经验、靠老一套的传帮带、用嘴巴传达技巧来运营或朝令夕改的进行管理,就谈不上有技术。

这种企业某些岗位某些人看似很重要,实则与现代企业发展相悖。

他们“无法”将工作技巧标准化,以致:

① 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体制(新人自生自灭,犯错式培训法--从公司长远利益看,可直接称之为“犯罪”);

② 管理方面毫无章法(顾好个人即可);

③ 每天忙于具体业务,忽略了管理(不用动脑子);

⑤ 培养不出像样的接班人(或许从他们的角度看是在培养威胁对象);

④ 碌碌无为,恶性循环,无法获得更高的成就(成就个人而不是团队、公司);

⑤ 更不可能在技术、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表面上看,离开这些人,他所管辖的区域/部门无法运转,感觉这个人能力很强,换个角度,这正是企业所应摒弃的。

*“少不了某人”的原因:

A、某人其实并不行,管理未苛求;

B、管理者本人太差;

C、本来就潜伏着某项严重问题,因误用某人才干,将问题掩盖住了;

正如德鲁克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至少要做到四点:

A-系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B-培养接班人

C-科学决策

D-重视贡献

公司的无形资产就掌握在这些管理岗位中。

要有核心的无形资产,就必须真正从“人治”转变到“法制”。

二、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绝大多数民企靠的是规模经营,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

有限的利润,又要养活这么多人,“降本增效”的策略成为必然。

但没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没有一批成熟优秀的老员工是难以快速成型的。

要走很多弯路,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人力,而且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事在人为,有些东西真的就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三、有素养的员工

“尊重个体”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管理词汇。

不留住那些优质的员工,那企业真成了现代教育界的“职校”了。

怎么让员工有参与感、从本质上无意义的工作中获得成就进而实现快乐工作。

是现代管理者们需要认真思考与探索的。

因为在招聘市场大多数民企是没有福利薪酬优势的。更不要说品牌了。

很多企业流行“离职访谈”,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虽然改善了离职要因,但获利的是那些留下来不敢想不敢说真话没有任何胆识的"愚翁"。

四、驱动资本的能力(不懂不谈)

五、快速反应的内部流程机制

显然以下几种模式是与快速反应相悖的:

1、坐在办公室等现场呼喊再响应;

2、现场三现不解决,周期性重视一下,搞点活动,妄想一次性解决掉;

3、只解决发生型问题,从不做分析以遏制不良趋势;

4、老板关注什么就做什么,不关注就形似行尸走肉,与磨洋工无异。

5、永远在等待、等有人唤醒、你又不是“影子”。

看看德鲁克怎么说的:

* 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重复出现的危机,组织中每一个部门都深受其害。往往由疏忽、懒散造成;

*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判断人数是否过多--管理人员不得不将工作时间的1/10花在“人际关系问题”上。

*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一个理想的组织应该没有任何会议;

*信息功能不健全。

六、满意的顾客群

以我之前写《QSE的自我修养》当中的一段话来理解吧:

客户开门你上车;

客户夹菜你转桌;

客户讲话你唠嗑;

客户提问你不说;

盲目自评要背锅;

审的资料一直拖。

七、自我的超越

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新境界,比自我实现更高一层。

这也是“持续改进”的精髓。

八、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图已清晰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