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与董办工作之存货(中)

 静思之 2020-01-14

秘姐有话说:你如此有趣,让我想再近你一点!!

董办工作内容驳杂,涉及行业领域众多。其中,会计知识越来越重要。金姐下定决定写些关于会计的文章,然后就郑重其事的把这事儿安排了给我。。。

会计与董办将会是一个系列,以三会和信披为主线,嘚吧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可能会有一些会计分录,但不会很难。今天的话题还是存货,请先复习《会计与董办工作之存货(上)》(点击蓝字见原文)。

想必这样的公告大家都见过,想搞明白存货跌价准备得先知道存货期末计量的会计概念。

存货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有点懵逼?还说一点通包子铺。

老金带着小寇苦哈哈的卖了一年包子。年底俩人算账,开始捋账上有多少钱,冰柜里有多少包子,仓库里有多少面粉,盆里有多少肉馅。账上的钱好办,还没卖出去的包子、还没用的面粉和肉馅到底值多少钱,是个小头疼的问题。

会计有几个原则,其中一个是谨慎性原则----不能高估资产,不能低估负债。面粉肉馅、包子都是存货,前者是材料、后者是库存商品。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得考量下包子面粉肉馅到底还值多少钱,如果掉价儿了,或者换不来钱了,要进行减值处理,才能公允反映资产的价值。对于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

先说成本。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一点通买面粉、肉馅的价款,给快递的运费)、加工成本(给包包子员工的工资等)和其他成本。这是个大概,说细了更复杂,比如采购成本=价(买价)+税(相关税费)+费(运输、装卸、保险)等等。比如还得考虑加工过程的制造费用,再比如委托加工的情况。有兴趣自己看吧。

对于一点通包子铺,每包1个包子,买面粉肉馅花了2元,给包包子员工工资1元,其他支出(必要的仓储、设备折旧等)1元,那每个包子的成本就是4

再说可变现净值。这个复杂一点。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这是啥意思呢。一点通现在每个包子的成本是4块,能卖到6块。其中有0.5元的包装物(必须发生的物料消耗)、0.2元的销售费用(给小区大娘发传单)和0.3元的税费。

那么,可变现净值(5元)=存货的估计售价(6元)-成本(0.5元)-销售费用及税费(0.3元+0.2元)。

别着急,还得再说说存货的估计售价,其实还有两种方式,得看有没有合同。如何有合同,那按合同价;超过合同数量或无合同,看市场价。

快过年了,一点通包子铺和旁边的信不信事务所签订销售合同,1000个包子合计7000元,那这部分的估计售价就是7元/个,这就是合同价。

一点通包子铺火了,开始有同行靠融资进入包子市场,旁边开了王二麻子包子铺、铁蛋儿包子铺,大家都卖差不多的包子,市场均价为3.5元/个。这个3.5元就是市场价格。

此时,一点通有1500个包子存货,成本是4元/个;其中1000个有合同,可变现净值为6元(7元-0.5元-0.3元-0.2元),不提跌价准备;另外500个没合同,可变现净值为2.5元(3.5元-0.5元-0.3元-0.2元),这500个需要提跌价准备了,每个提1.5元。

计提跌价准备

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长这样: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这破玩儿会影响损益的。期末会归集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躺在利润表里。

计提跌价准备是个常规的事项,2019年初,深交所改了规则,主板和创业板不在强制董事会审议了,披露即可。审议和披露标准不少大咖总结过,比如易董的《资产减值与核销事项的总结,请注意查收!》(点击蓝字见原文)。

这级别的公告比较简单。提示一下,如果跌价准备的计提是由于政策、行业等原因导致的,可以把公告内容丰满一些,嘚吧下政策变动情况、列式下测算明细:

跌价准备转回

包子被提了跌价准备,老金和小寇很沮丧。但第二年,王二麻子、铁蛋儿因为烧钱太猛给自己烧死了,包子的市场价格又恢复到了6元水平。此时,一点通的包子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得可以做下处理?

会计准则:企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都应当重新确定可变现净值。当符合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条件时,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

会计分录长这样: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同样,碰了资产减值损失这科目,会影响损益的。

简单说,一点通包子成本4元,恶性竞争导致可变现净值为2.5元,计提了1.5元跌价准备。现在市场情况发行了变化,致使存货估计售价变为6元,可变现净值升到5元。一点通可以把已经计提的1.5元转回,多出的1元(5元-1元)不能做处理。

你会疑问,为啥4块变2块5得提跌价,2块5变成5块就只能确认一部分,5块不是更能公允反应资产价值么?

我觉得,会计准则是在谨慎和客观公允之间找平衡。理论上,产品的加工流和现金流(收付实现制)应该是个反向闭环。实践中,在构造这个闭环时会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一点通的包子,市场价格可能从2.5元变成5元,但只要没卖出去,就都是一种“估计”,这个“估计”要合理,但不能激进。如果跌价转回时能超过已计提的范围,如果卖不到5块呢?是不是在高估资产,按照准则要求转回1.5元,卖的时候真是5块,那就皆大欢喜。

这个点我得嘚吧两句三会信披的事儿。

关于三会,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对资产状况进行的评估认定,目的是为了公允反映资产价值,而不是公司主动的经营行为,更不是交易。所以,如公司内部制度无特殊约定,可不经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但实践中,大多数存货跌价准备转回都召开了董事会。可能是根据监管员要求;可能是没把握,开个会更保险;也可能是公司内部制度约定。

关于信披,存货跌价准备转回似乎没有啥明确的规则,但这玩儿会影响损益。需不需要披露,有什么标准么?

1.深交所上市规则11.11.4(其他板块上市规则也是这么写的)

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额外收益或者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2.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2019年1月修订)

关于“重大”第三层次是上市公司在自行判断存在困难时,可参考相关事项对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或净利润的影响是否达到10%,或相关事项对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行判断。

So,有转回就披露最稳妥;如果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对净利润的影响达到或超过了10%,建议披露。

资产减值转回木有公告格式指引。大概的要点包括:存货跌价计提的情况、转回依据的会计准则、测试过程与结论,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意见;转回对当期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等。

问询函

存货跌价的计提与转回会影响损益。所以实践中,公司或者是被逼到不行才会计提,提的时候也都一股脑洗大澡提到底;或者今年利润太好,想给以后留点量。无论哪种,都少不了和监管、会计师斗智斗勇。

转回的时候更不容易,写俩分录,敲个公告,几千万、几个亿的利润就出来了,背后肯定会有非常曲折的过程。

问询函1

询问函2

这招儿调利润的也有,不过木有以前多了。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