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淼教授

 木蘭猫不睡 2020-01-15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

和李教授约访此事让家长会里所有人都十分雀跃和期待,尤其是李淼教授在网络上的形象特别鲜明有趣,和一般制式印象中的教授完全不同,他公开表达对高圆圆的欣赏,也会在网络上请大家帮忙挑衣服,亲和力十足的他近年来也受到网络民众的爱戴,而他所写的'淼叔讲物理'既有趣又充满知识性,也让人们更容易亲近物理这门知识。

和这些印象不同的是,我们今日是以留学生家长的身份邀请他做这个专访,谈的内容更接近他的居家生活和亲子关系,亲子间的玩笑也是很有淼叔风格,每每说到一处众人就哈哈大笑,是个非常有趣的学者。我们也可从专访中看出他的教育心态,当然淼叔言谈间依旧充满了他睿智的风趣幽默,让大家如沐春风,笑语不断,气氛也相当自在轻松。

刚开始访问他时我们都是抱着见大教授的心情而去,而离开时真正觉得,嗯,这人就是淼叔,亲和又接地气的学者,没有架子的他更让我们感到敬佩和喜爱。《留学生家长会COSPA》

淼叔夫妻接受留学生家长会COSPA采访

淼叔过去曾在美国待了九年,出生于美国的女儿一直在美国念到小学才回国,所以孩子大一选择出国时相对跟没绿卡的人来说是不太一样的,淼叔开玩笑说:'可以少收点学费。'

女儿选择在大一时出国,起源于对专业的不满意,淼叔坦然的说:'孩子大一已经很有主见了,她决定了,我们也同意。' 充份的表达对孩子选择的尊重。

女儿年幼时在美国的生活照

孩子出国的决定,你觉得你们有影响他们吗?还是顺其自然?
基本上顺其自然,并没有去影响孩子,那时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让孩子出去,好在她有绿卡,儿子也是美国公民,相对来说好一点,所以我们不像一般家长那样一年掏个几十万一百万出来,那个时候决掏不出那么多钱。
对孩子留学的决定没有反对也没有鼓励,女儿当时觉得就是随便她,没有有意去鼓励,但儿子去鼓励的,因为女儿都出国了,儿子就鼓励他去。

想成为学者还不如回国

女儿先去了加州州立大学,再以优异的成绩转学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专业是生物,不到四年就毕业了,毕业以后在老师的实验室做实验,接着老师将她推荐到现在在一个创业公司,做生物医药的,因为这现在特别火,她希望这创业公司能成功,但她希望这工作过阵子可以再进修,成为学者。

淼叔跟她说想成为学者还不如回国,对于这点淼叔有其看法,认为中国的生物学投入很大,市场是很火的,潜在客户更广,中国顾客级别比美国大很多,在国内发展更有潜力。

中西合璧的成长经历

而关于儿子的成长经历,一样也是在美国出生,长到六岁,十七岁又回到美国。回国后儿子的生活也维持中西合璧的,上的网站有一半都是美国的,常在上头跟美国的朋友聊天,平常在国内讲话还是中文,淼叔鼓励他在北京就当北京人,说当地的话。

唯一就是儿子回国时先到台北住了四年,因为淼叔在台湾大学做客座教授,03年一起回北京,到北京多读一年对他心理有点阴影,因为他觉得老师是有意的,故意让他多读一年却不给他看成绩,让他有些介怀。

而在国内国高中教育的老师权威可大了,即便淼叔身为大教授也无法介入,所以姐姐先去了美国念书,于是弟弟高一结束后也跟着到美国。孩子到美国时是由太太陪同过去,和他们一块待了一年,现在孩子发展也很不错。

李淼教授的妻子

孩子再回到美国念的并不是私立学校,直接就选读了公立学校,本来计划到了加州就是读一年,尽管英文还可以,可是跟美国人比起来还是有点差别,英文还是让他压力很大,本来以为读两年他肯定要去哈佛的,可是要上哈佛肯定要有背景的,相对来说中国考上就考上了,还比较公平。

所以孩子被逼着念一年就毕业了,申请了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学校他并不满意,对于自身能力相当有自信的孩子觉得他应该要去长春藤。读了四年之后,修了两个学士学位-经济跟数学。

李淼教授与儿女的合影

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对于一双儿女的学习过程淼叔基本上不过问,照着孩子自己兴趣来,包括女儿她选导师时,一般家长可能不懂这方面的事情,可身为教授的淼叔一看就知道女儿的导师不行,但淼叔并没说话,果然女儿后来就换了导师。询问淼叔不看好的理由,淼叔直言因为对方太年轻,经验不够足,当时还只是助理教授,但他明白女儿肯定不这么看,所以当时淼叔也没跟她讲,让她自己碰,果真最后她还是换了导师。

换做是别的家长深谙其道理肯定忍不住要跟孩子说上几句,可淼叔就是沉得住气,依旧愿意让孩子自己去碰,果然很有淼叔风格。

送儿子到机场,儿子准备赴美的身影

超级好沟通的爸爸

一般家庭面对孩子和父母分离,总会有些家长和孩子坐下来长谈的场面出现,一起讨论面对未来的种种...等等,可这事并没发生在淼叔家中,淼叔爽快的笑说:'因为她事前也没跟我们讲啊!'

即便是这么说,依旧可看得出淼叔对女儿独立个性的赞赏,淼叔认为女儿大一都念完了肯定有主见,当时去美国前已经打定主意,关于女儿这段故事淼叔还写过一篇文章:《高考就是红线》。

'现在大学好一点,中国那时大学想改专业想都别想,所以她出国理论一定是对的!' 淼叔相当认同女儿的决定。

虽然淼叔没鼓励女儿出国,但女儿一到美国,淼叔也有了心理准备。

有天女儿在MSN上跟他聊天,开头只说了:

'有件事想告诉你......'

淼叔立刻秒懂,立马回应:

'我知道,妳不想回来了。我知道,我同意。'

在我们看来,淼叔完全就是个超级好沟通的爸爸,有些话根本不用说出口,淼叔都可以立刻摸清孩子的心意。

左:李淼教授,右:莫华璋

自身十六岁就离家的经历

而孩子离家后的亲子关系也未曾因此而疏离, 淼叔说现在在微信上依旧会跟孩子交流,当时送走他们时也很甩手,也不会因孩子的离家感伤。因为淼叔当年比孩子更早就离家,十六岁就上了北大,自己就这么出来的。女儿出国都比他还大,自己经历过那一段,因此可以理解那状况。

李淼教授的儿子

亲子之间的相处

提起和孩子相处的经历,淼叔说道:'孩子出国后,十七八岁时是很反叛的,谁说的话都不听,现在就会听一些,长越大越认为父亲还是很多地方值得学习的部份。' 这时淼叔的笑声里还是带了点为人父的骄傲。'女儿有没有读过我的著作我不知道,儿子有时会说他有看过我的文章。'

尤其女儿现在也想走学术这条路,和父亲之间就有更多交集。淼叔说:'儿子个性较随性,女儿平时也会跟我谈,有时我们会讨论一些美国的政治。'

儿子毕业时与家人的合影

对于儿女的感情持怎样的态度

目前儿女都还未婚,都没有男女朋友,淼叔说:'女儿就是没看到有合适的,儿子还小.....' 但此话一出引起众人反弹齐呼:'24岁不小了!'

淼叔笑说没跟孩子聊这个,当年那时候结婚早,儿子现在有没有女朋友他不好说。看来淼叔夫妻感觉相当尊重孩子的隐私,只隐约透漏儿子读大学时因为人缘好,曾有不同民族的女孩喜欢他。

也提及有次儿子回国,开口问:

'老爸你希望我找什么样的女孩子?'

淼叔的答案非常搞笑,开玩笑的跟他说:

'找个富二代!'

但孩子也知道老爸是在开玩笑,只说想找一个聪明的。

李淼教授的儿子

淼叔解救大龄女青年,你们没事!

'我一点都不急孩子恋不恋爱的事,他们两个从小就很独立,我也从来不对孩子做相亲之类的准备,我对我女ㄦ一点都不急,虽然这年纪如果不小心就可能永远单身下去,可是我还是不担心。'

就此淼叔还提供了大龄女子一项非常好的理由,当年看着长大的一个教授的女儿,那女孩在欧洲念书,到英国再到美国念博士,非常优秀的女孩,可就一直单着,淼叔当时就跟她讲过有点危险,不妙!果然现在40多了还单着。看着女儿也是走着一样的路,生物研究做得特别好,说不担心还是有些例子在前面,但淼叔说了:我的理念是这样的,女人是可以单着的!

女人和男人不一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男人到了年纪后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女人不大有,所以女人可以单着,她生活比较可以自理,也不会失眠睡不着觉,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是经过统计出来,通常你看老年丧偶,男人若没再结婚就容易死亡,但女人不再结婚还是可以活得很好,依旧能保持健康。

李淼教授的女儿

有创造力的人都比较多情

同样是物理学家,最近有个美剧谈爱因斯坦,说他是个多情的浪子,关于这点淼叔有什么看法?淼叔认为这可以理解,有创造力的人都比较多情,也是总结出来的。

我们虽在访问中听及此哈哈大笑,并同时怀疑这是否是伪科学,但找了些资料,虽没有科学的角度可证明,但在许多具创造力的名人身上,确实有多情的因子出现,淼叔真心不骗。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分别?
优秀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分别,真的优秀学生因为成绩中等偏上,但同时具备创造力。当年我们优秀学生就是高分,到了本科生后还是高分,研究也做得好,现在的优秀学生高分分两种,一种就是确实考试考得好,至少我教书时有接触。
美国的优秀学生,分数不差,喜欢问问题,跟我一起在加州的同事,他们大多数都是美国毕业的,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其实基础能力很强,说明在大学一定是训练很严格。我接触的都是理科生,我觉得理科生,本科时美国优秀学生脑子很灵活,到了研究生一定都下苦功。

出国还是好事

淼叔认为出国还是好事,至少对他的女ㄦ来说是很明显的好事,如果在国内读最好的学校的研究生也不错,如果她是在北大要继续做研究,淼叔认为不见得一定要出国,也许对她的个性更有好处,只是在美国时间长了再回到中国,要一段好长的时间才可以适应。

儿子选择的路现在完全无法判断,因为他选的路并不是淼叔所熟悉的方向,他选的金融淼叔是支持的,因为觉得孩子全搞学术不好,因为学术圈子小,但很支持儿子做金融,女儿就让她选择。

李淼教授的女儿在研究室中专注的背影

中美教育各有所长

訪問中淼叔也提到了中美教育的差別,在美国好的学校不一定是最优秀学生,但是在北大出来一定是好的,训练一定都很扎实,因为这是竞争的结果。

但到了研究生阶段,除了几个好大学跟几个研究室相对来说会弱点,因为中国的经历较短,研究生还是美国强点,特别是985,可以考虑在国内念,但研究生可以到国外念,因为中国除了少数几个研究所,美国的还是比较强,因为淼叔手下很多学生,很多一毕业就到国外去。

沟通困难,并不在文化方面

淼叔自认和女儿确实有一点代沟,主要是因为她待在国外时间久一些,在国外待了十九年,她已是美式风格了。 儿子就是中美合璧,儿子较有中国情结,因为儿子在台湾读过四年小学,回来又念到了高一,所以这一段教育经历对他来说很重要。

'我女儿性格像我,她个性更学术,所以她选择了学术的路,儿子选择了金融,现在我希望儿子像我,因为儿子走这条路未来是有前途。' 淼叔认为和儿子女儿沟通的困难,并不是文化上所产生的困难。'因为女儿个性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太过傲慢跟我一样,我们都是较恃才傲物,文化上面还好,毕竟还在中国待过一阵子,但她没有儿子那种从小学读起的感觉。'

在美国生活时送女儿上校车

美式行事作风

淼叔根据自己在国外的经验谈到美式作风,在美国相对来说,独立一点,恃才傲物一点是稍微好一些,但在中国这样是会吃苦头的,淼叔就吃过不少亏,想跟女儿灌输经验,但也没办法灌输,因为孩子有她的想法,只能跟她讲要提高情商,但女儿不是太领情。

提到这儿大家又是一陣笑,虽然充满了对孩子的期待和无奈,不过淼叔的态度依旧开放,让我们明白对于孩子他的确是采取不过度介入的方式,即便仍有为人父母的担忧,但也对孩子有所信任。

送儿子到机场,儿子准备赴美的身影

对留学生家长有什么建议?

没有统一的建议因为个体不一样,大致上就是尽量让孩子独立,尽量放手,这样的话孩子才能按照他自己的性格来发展。

其实孩子都很聪明,年轻人的看法基本上是对的,我们只能对他们做一点点建议,比如孩子大一点,上大学啦!在比如社交上给点建议。

博后之后建议可以回国

中国的政策是鼓励这些人在国外做博后,在国外多待几年就可以申请人才计划,博后之后建议可以回国,美国学校很多,但中国在长,且人口是美国四倍。中国肯定是要四倍人才,但我们现在人才不如美国多,人才储备少于美国,当然机会多。淼叔在90年去美国,那年代国内少数人去美国,很多都是科研的,现在去美国留学绝大部份是商科。

物理还是有前途

本科不管选什么专业都OK,淼叔认为理科还是很有前途,无非是逻辑的训练,但未来还是可以干别的,将来做什么都可以。从这角度来讲理科还是有前途。

研究生就要看,未来若不做研究花五年读博士没必要,如果打定主意将来不做研究,念个硕士还可以,念五年读博士没必要,也太浪费。研究本身是个小众,研究生读硕士无所谓,选择博士要慎重。

以前淼叔的学生都是留在专业,但这两年就有离开的,有个学生是物理博士,现在做保险,但淼叔觉得可以啊!毕竟人家觉得物理博士这个背景还是很好。

李淼教授

网红的话题

淼叔在现今网络中也是个网红级的人物,问及什么时候开始大量的在公众眼中曝光?淼叔开朗的谈起:'其实我早就上网了,在网上认真写是在博客时代开始,接着微博微信时代来了我都没放弃,就一直到今天。'

淼叔认为这就是个意外的走红。但看过他的文字都非常容易被当中的幽默所吸引,所以我们认为这肯定不是意外,有才华的人自然容易被发现。

看淼叔的微博就觉得他不像一般学者那般正经八百,很接地气,而淼叔也提到他并不介意别人怎么看待他的学者身份,每个人都有他的观念,只是有没有在公众平台上表达,教授喜欢美女很正常,买衣服也是很正常。在这个时代里注意一下体型管理,注意穿着打扮都是应该的,特别是年轻人。只是在网络时代爆红这是在三年五年前无法想象的,如今也乐在其中。

'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可以做不同事,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我会把大部份精力时间多放在专业上,但现在会发现应该可以再开辟不一样的路。' 淼叔近来也开始参与电视节目的合作。

李淼教授近来也开始参与电视节目的合作

退休后好好做点文学

淼叔开玩笑的说:'接下来科研可能不会再花那么多精力,科普现在只是些手段并不是目的,我想将来退休后好好做点文学。'

问及淼叔喜欢哪些作家,淼叔说他最喜欢大部份都是诗人,因为淼叔也写诗。

'在文学中选择诗歌,是因为我感觉那是比较高级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最好的诗还是在大陆。'

当然这是退休后专注的东西,有可能还做另外一件事.....写一两部真正留得下来的书。有可能是知识类的有可能是其他的,还没有具体的打算。

这很像美国学者的风范很多,许多美国学者在退休后都会有个宏大的写作计划,退休的学者都会选择写书,而不是去当顾问赚钱。

可接地气的淼叔可不是一般的学者,他赶紧打断我们说:'不不,我现在得把钱赚够了,七十岁再赚太晚了一点!' 言语间依旧是个实实在在的淼叔。'退休还没决定,因为得看自己状况,我觉得好玩就继续做,不好玩就退休了,老实说即便在学校里也是打工者,给学校打工嘛!'

完全没有学者的架子的淼叔,答案也不跟你打高空。

李淼教授

觉得中国社会前途如何?
现在在中国社会的角度是处于非常有活力的时代,这有点像美国的一百年前或南北战争那段时间,社会充满活力,我才真正觉得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巨变之时。台湾有个历史学家有个百年理论,我非常同意,他说一个国家要发生变革,一百年才能见成效。中国现在就是处于发展最好的时代。
英国花了一百年才走完那君主立宪的时代,走了一百年,英国才真正变成强国。美国一样走了一百年,中国的大变革也是,这一百年走完了,中国才真正成型,我对中国有信心,我们现在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还是保持乐观,认为中国肯定会变成一个强国,但体制上是不会像美国那样,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留学生家长会COSPA》

留学生家长会COSPA是一个专为留学生家长们所设立的互助团体,集结家长们的力量,帮助孩子和家长联系沟通,即便身隔遥远,仍可藉由家长会的力量将彼此凝聚在一块。互相分享,鼓励,增添亲子间的理解,帮助孩子在国外顺利的完成学业,也让家长在这段期间得到更多启发和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