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下:哈勒姆的画家和画中的哈勒姆

 书虫游世界 2020-11-28

上一篇: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7世纪荷兰绘画中除宗教、历史、神话和肖像外的另两大主题是风景和静物,尤其是风景画在整个欧洲画坛都可谓独树一帜。雅各布·范·雷斯达尔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而他恰恰也是一位出生在哈勒姆的画家。

这幅《带小屋的沙丘风景》创作于1646年,在一片阴云密布的天空下,一缕阳光照在一间简陋的小高脚屋上。周围的树木大多被削去了枝杈,显出一副凋敝的样子,令人联想到居住于此的农民的艰苦生活。

雷斯达尔在17世纪40-50年代的早期阶段以哈勒姆附近的沙丘为题材画过许多幅作品。他打破了以往同题材荷兰绘画通常描绘沙丘之广阔的传统,而是绘制更多的树木,阳光透过大片的云层照到沙路上,产生一种雄壮的效果。这幅绘制于1650年的《沙丘与猎兔人》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大片的天空和壮丽的云彩,阳光照在一条沙路上,在骑马的红衣人身前,他的猎犬正在追赶一只野兔。不远处有架风车,背景中是大海。

以风俗画著称的扬·斯泰恩最早也绘制过许多风景画,因为他的老师扬·范·霍延就是著名的风景画家。这里有一幅扬·斯泰恩23岁创作的《沙路风景》。左边的老树成为画面的主角,人物虽小但也带有一些故事性。

扬·斯泰恩最喜欢的当然还是画人。他40岁画的《乡村集市》是他最擅长的风俗画,人们唱歌跳舞、饮酒作乐,左边一位喝醉的老人被搀扶着离开,身后的一位则倒在了地上。右边两个男人正与一位妇女攀谈,另一个年轻人则点燃烟斗随时准备加入。右后方有一男一女躲在栅栏后说悄悄话,旁边一位老妇蹲在地上拉屎。扬·斯泰恩丝毫不会顾及任何不体面的事情,相反,他还专门喜欢把这样的事画在画中。

我们在这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地方,均为赫里特·贝克海德(Gerrit Berckheyde,1638-1698)创作。贝克海德出生在哈勒姆,活跃在哈勒姆、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大城市,以绘制城市风光著称。这幅画描绘的是哈勒姆市政厅,我看画时才发现原来市政厅主立面前曾经有个探出来的门廊兼二层露台。

这幅画的是位于圣巴夫教堂北边阴影区的鱼市,那时教堂北墙根下还有几道连廊供卖鱼者摆摊使用,现在都已荡然无存。画面右边还能看到民兵总部的小楼。

从这幅大市集广场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到鱼市的连廊,画面右边的红砖楼就是鲜肉大厅,不过现在的伏维大厅那时是三幢与鲜肉大厅类似的红砖楼。

静物画是17世纪荷兰家庭和餐馆中常见的装饰品。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看到过威廉·克拉斯·海达的作品,他也常年活跃在哈勒姆。

弗洛瑞斯·范·戴克(1575-1651)是另一位活跃在哈勒姆的静物画家,尽管他出生在代尔夫特,但是哈勒姆的艺术氛围将他吸引过来。这是一种被称为“早餐画”的静物小品,但显然是位富人的早餐。画家画得很细致,包括面包在盘中的倒影和苹果皮上的虫洞都逼真写实。

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在上世纪初的改建中不仅在外观上按照17世纪原貌修复,内部也使用了许多古建筑拆下来的部件,比如有些枝形吊灯来自12世纪的教堂、瓷砖来自哈勒姆老宅、壁炉则是由不同地方的遗迹组合而成,使这里不仅是绘画的博物馆,同时也成为哈勒姆室内古董家居用品的展览馆。

这件“玩偶之家”是一位名叫萨拉·萝丝(Sara Rothe)的富婆1743年收藏的,完全按照真实物品1:10的比例微缩制成。从中可以看到18世纪荷兰住宅内部的家具陈设和布局。一楼一进门是门厅,左边是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右边是书房;二楼左边是音乐室,右边是卧房;三楼中间是储藏室,左边是育婴房,右边是小卧室。厨房、餐厅和佣人房都在地下一层。

其实整个博物馆都布置得非常具有艺术气息,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插花,而且都是定期更换的鲜花,让人不得不赞叹这座花城的文化艺术底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