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真正的武当功夫要书剑双持,文武双修?

 九天凌霄阁 2020-01-15

在武当宗风中,文武双修,书剑双持已经形成脉传。按旧说,武当传人必然要有文武三绝在身,方算正宗。文三绝者,诗书画也;武三绝者,软硬轻也!

当然这种精绝的操修是世人比较难理解的,毕竟一文一武相隔得太远,怎么可能联系得起来呢?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里,他叙说的秃笔翁以书法入武。但是魔教教主任我行是这样评价他的:“要胜秃头老三,那是很容易的。他的判官笔法本来相当可观,就是太过狂妄,偏要在武功中加什么书法。嘿嘿,高手过招,所争的只是尺寸之间,他将自己性命闹着玩,居然活到今日,也算是武林中的一桩奇事。”可见金庸先生也是不怎么认可武功与书法可以合为一体。


那么在武当功夫中,为什么能文武合参呢?这就是内外家的区别。如果只是单纯的肌肉筋骨之力,书法和剑法就是两回事。因为剑是于空中练功夫,大开大合;书法则是在平面上书写,方寸之间见功夫;两者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但是如以内家功夫而论,则因为两者均以神意气血而用,以元气为宗,则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太极拳里面有“形于手指”一说,手指微微一动,即可使周身气机得以循环,这就是“循经”之妙用。


 在传统功夫中,认为文在武之上,其中有真意。一则是修文当要有武功的基础,这样才能显出文的威力,如果只习文不习武,那么很难修炼出内功。其二则是修习武功到一定程度,必须习文以温养身中气血神意,以求更上一层楼。到此步功夫,不习文则无以上进。

楷因武功的修炼能使气血周流全身,滋润筋骨皮髓肉,久之则周身气脉通畅矣。在这个基础上,进修书法,则手中笔微微一动,身中之气血亦能随之循行。如果只是单纯的习练书法,那么书写之时,只能轻微的带动手臂气血运行,不能有“一动无有不动”之妙。


而习武久后,气血沸腾,阳刚气足,若无文的修持,那么就很容易与人一言不合即动手,此是其一。其二则是书法之妙用在于方寸之间,可以让自我的神思更加微妙。传统谚语有云:“全凭心意练功夫”,书法的专修可以让自我的神意更加地虚灵自在,如此则武功自然得到提升。

而且书法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每一个人在学习写字时,都可以认真地学习前人书法的精气神。我们知道学武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那么练出来的招式,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这是自然之理。如果强求一样,只会动作,架子僵硬,不能进入真正的大门。


但是学习书法则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字来。一个是字帖摆在那儿。你可以慢慢地描红,摹写,再到临写,背写,直到写出一模一样的字来才算真功夫。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前人书法的架子入手,慢慢地体会前人书写时的气脉运转,神思运化,从而“我化于古”,久之再“古化于我”。此是书法之特殊之处,非武功可及也。

武当的八法神剑是三丰祖师所创,三丰祖师当年将文武汇宗,使书诀与内力参同,留下了这内家武学。吾师李兆生先生于《翰墨缘》中写道:“入手之际,笔未动则神先动。或是笔未动,自我的心意神思未动。笔一动,自我的神思心意亦动。无论笔的动静往来,均由心意神思的牵动而动。”这是言内功书法。然剑法之操持亦是如此,均以神思加以运化。


神者,气之帅也。神一动,则身中气血亦随之而动。随着功夫的进展,身中的气血与外在的动作形成一致,则是气与力合。此时书写于纸上,则是神气形俱全之神书;剑舞于空中,则是精气神俱足之神剑;如此修为方是书剑双持,文武双修矣。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经武学第一代学子

真元修真法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