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2天 心神清静方知医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1-16

我们发现很多中医爱好者都是带病来学医的,所谓医门多疾,无病很难有深刻的医心,今天也有几个中医爱好者想留在任之堂跟老师学医。老师说,适不适合学医,把完脉后再说,寸脉太亢,气机太乱的,不适合立即学医。这几个学生问,为什么呢?
老师说,身安而后道隆,你好比就是个钟表,如果钟表显示的时间不正确了,根据它的时间去校对其他的钟表,能校得准吗?你又好比是个秤,如果秤本身都称不准了,还能够把它当成称东西的标准吗?学医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调准,才能够把病人的身体调准。
诚如《黄帝内经》说道,常以不病调病人,又说,以平为期。说的都是自己这杆秤要准,自己心中这架天平要平。湖面之水平静可以照万物,何况心平乎?心平气静是学医之基。
学生又问,怎么做到号脉时心平气静?老师说,素食可以让人气血干净,比如两杯水,一杯浊水,一杯清水,浊水浑不见底,清水却可以一目了然。所以水要先清,才能见万物,人神要先清,才能觉察到平时难以觉察的细微变化。

学生又问,怎么让心神清静下来?老师说,《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故澄其心而神自清”,你把心静下来后,就像一杯浊水放那儿不动,不去扰它,不久它自动会慢慢沉淀,水便清了,一样可以照见万物。所以饮食清淡能够让浊水渐渐地变为清水,拥有一颗素心、平静之心,能够让水不动乱而成透明鉴照状态。两方面都很重要啊!
学生又问,余老师,为什么来任之堂学习,都先要求背《清静经》《道德经》?老师说,得道多助,你在道的层面上把握好了,更能够灵活驾驭术。这是高屋建瓴的学习方法。学药主要是要靠你去领悟,其次才是去记诵,但你若不先记诵些经典,领悟便无从下手,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领悟经典靠的是静功夫。佛门修行到一定程度都讲究要闭关,要进入甚深禅定,为何呢?深思才会真正有得。人平时的浅思考,就像浅睡眠一样,养不了精神,要不得。学医也要能够进入深思状态,就像人需要深度睡眠才有精神一样。我们看鸡孵卵,猫捕鼠,它们都是制心一处,心平气静,不受外界干扰,进入深深的静定之中,才能够制造些神奇。
所以诵《清静经》,还要照《清静经》去做,你的心能真静下来,那么你学习什么东西都容易学进去。为何其他专业本科都是四年?而学医却要五年?可见医学里面需要学习实践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没有一颗清静的心,这些东西你们是学不进,记不住,也悟不透的。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