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怎么办?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0-01-16

已有16000+父母订阅了第壹阶

家长心中最专业的入学准备机构

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 中国家庭教育向来刚柔并济。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父母所用的方法是不一致的。虽然有时相成,但弊端未免太大。   ——陶行知

在教育方式上,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也父母的角色特质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妈妈既要当母亲也要扮演父亲的角色,因为父亲太忙了,也有奶爸全全负责孩子的一切事物,妈妈职场叱咤风云。

孩子教育这件事上,父母是永远不能相互替代的,但要看谁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谁的管教方法带来副作用大?父母观念不同、价值观不同,在教育上比较会出现分歧,这才是教育的最大阻碍。我们先来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多多四岁了,在家里妈妈十分宠爱她,但妈妈常出差在外。爸爸要求多多要在晚上十点前睡觉,妈妈不在时,多多总是遵守这一规则。有一天,妈妈出差回来,到晚上十点了,爸爸让多多去睡觉,多多一反常态,嚷着要看电视,爸爸不同意,多多哭了起来,跑到妈妈房里,向妈妈告状。妈妈一贯宠着这个独生女,听完孩子的告状,就安慰多多,并带着她到厅里,责怪多多的爸爸不应该对孩子这么严格,然后对多多说:“你喜欢看电视就接着看吧”。

案例二:每到周末,妈妈会让6岁的女儿打扫她自己的房间并认为这是小孩子有能力而且应该尝试去做的。然而孩子的父亲,总是把做家务事和糖果或者其他奖励联系在一起,他的主张是,女儿做了家务事,爸爸妈妈应该适当给她点物质奖励。如今,女儿同样也向妈妈索取她“应得”的奖励了。

父母意见不一致会引起哪些问题?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双方的意见不一致会引起很多的问题:

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

家长教育专家乐善耀以他几十年来的研究心得告诉我们,父母教育不一致对孩子造成的最严重、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说要往东,妈妈偏偏说往西,令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才好。但孩子也会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说,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

比如说,孩子想吃零食,妈妈不同意,而爸爸说,“不要紧,就让他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持,于是他的要求更强烈,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甚至会有意识地“你唱白脸我唱黑脸”,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角色,觉得这样很和谐,其实这对孩子是很不好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家庭里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坏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教育意见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孩子本来会自然地认为,大人的话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说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破坏了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从而影响教育的效果。

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当他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家庭当中,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他往往会觉得胜利一方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长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甚至会颠倒是非。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孩子也许并不知道你们在吵什么,但他知道父母是因为他而发生了争吵,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他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9.24%的比例,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同理,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

 父母“道”不同,何以为“谋”?

    夫妻之间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难以避免的。那么,夫妻之间一时产生分歧,又该如何来处理呢?

 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尽管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夫妻双方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冲突,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沟通

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以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夫妻之间,彼此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机会永远是有的。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用心平气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建议或意见。

比如,妻子强迫孩子写字、做算术,你虽不赞成,也不必当场指出。你可以在妻子心情愉快的时候,用商量和探讨的口气,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目前什么是最重要的?”“强迫孩子写字、做算术的积极意义有哪些?消极影响又有哪些?”通过你的用心引导和彼此间的反复磨合,两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然会逐步趋向一致的。

 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

夫妻间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实际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可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

因此,平时该多看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且在你熟悉的范围里多留意他人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当你心里装满了许许多多教育孩子的生动实例时,你不仅自己受益匪浅,也会卓有成效地影响你的爱人。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夫妻双方要不断地学习和探讨,与孩子共同学习,当你说服不了对方时不要试图去挖苦和否定对方,而是要积极地钻研最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如果没有学习习惯,又不擅于观察和总结,那就只能等待“救援”了,可是,过程中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影响着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因此父母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