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你有几个“前半生”可以浪费?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用你的前半生,重新定义一些认知 

Doctor Talent

关键词: 休息  时间  归零  认知  机会  

休息

2017年,已过去半年多一月,活的还滋润,还爽么?

时间的确太快。如果说把人的感官放到感触“时间”上,是先知先觉好还是知后觉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类进化的最大好处:就是有了头脑,而后大脑又懂得再让大脑进化,诞生了一种能力——学习【learning

最近,跟着母亲在家宅着看了几天《我的前半生》要说有意思也有,要说没新意也没,总归是群众性消遣性电视剧。

要说总结一主题可以这样说:“好吃懒惰,风韵犹存一女人离婚后认清自己和现实,学会独立靠自己,迅速成长惹人迷,躲不开的前夫和上级,理不断的感情和闺蜜。

随着,这剧的尾声。我发现,我的假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我似乎,什么也没干,恍恍惚惚又把时间浪费了。一股莫名的伤感,就涌上了心头。这人的青春,如果没有了,就没法子浪费了,我觉的这是值得悔恨,值得惋惜,值得同情的。可现在我似乎浪费的是“我的前半生”的生命...还是醒来,想想那些有的和没的吧。

人,如果“停止思考”,就会变傻,变的异常的傻。不信,你可以试试。所以,我从来不敢让自己的脑子休息,原因在于,大脑是产生惰性的根源。只要思想犯懒,身体多半就废了。

琢磨“休息”二字的真谛和意义,很有必要!

你说:

你走在某一条红灯绿灯小白粉灯的街道里,就会有人向你问出一声问候“客观,住店休息不”。这个休息,到底怎么休息?有说人,爽了就是休息。

学生学习了一整天,下学跑到网吧。他们说能撸,就是休息。

把这个问题,往深了抛,的确能挖出祖坟——欲望。说到底,还是欲望驱使,得到满足了也就是休息了。不过,热爱休息的人群,也分种类。

我觉的可以扒拉出两种:

脑力劳动者——休息“头脑” 。高智人群,普遍更愿意在休息时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大脑的休息是调换运行频率和模式。而脑力劳动者也深知,大脑自身也并不接受休息这个执行代码命令,因为这个这指令,其实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结果。

体力劳动者——休息“肉身”。低智力人群,普遍更愿意找个地方让身体睡觉。每个灵魂的肉身其实是有耐久度的,到了一定的节点有些肉身选择自行更新清理病毒,例如小病,感冒发烧。有的肉身呢,纵欲过度,修复耐久时常在医院的床上。

很明显,人有时候可以烧烧脑,但是烧身,就容易没了。所以这人,一旦能把身体和脑子分开。想必,就能把一碗水端平,不用等别人醍醐灌顶,该进化大脑就及时充电、补脑。另一方面,又不停的坚持运动,升级肉身硬件。

王阳明一直说的“知行合一”,我想应该就是心脑和肉身的一个和谐状态。知后而行,肉身可以不给心脑添加任何的负担,不懒惰,怎么想就立即做。行前先知,心脑不做无用功,条条的大路,都会通罗马,但大脑必须选择决策一条和实际条件相符合的道路(计划、方法)去成事。所以,更需要的是脑能力和智商的技术活,而不是无知的去试错,去赌博。

时间

这世界,时间的神秘,容不得人思意。做想做的事,眨眼就过。做不想的事,度日如年。起心动念,干啥都缺不了时间规律的支持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靠时间。

农民靠节气耕种,靠时间。

生命的孕育靠时间。

凡是生命,皆逃不开时间。佛讲因果,种因得果。因和果之间,需要时间连接。所以,用时间的角度转换视角,观察评估事物的发展的态势,不受困与当下,预判未来。

归零

现在许多那种“心灵促进促成长”的团体什么什么会。动不动,就正能量。各种案例,各种励志,教你如何积极向上,如何加入他们的大家庭,给自己开启一次新的人生大门,然后跟你收费,收费的人告诉你,只要交费就能让你在很快一段时间内,挣到翻倍的钱,走上人生巅峰,否则就得再等一年。

说好一起奔小康,你说要钱,我就慌。在这么一个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社会里生活。最需要的干的事儿就是学会如何归零,学会尽早归零,跳出既有的思维框架。

说到归零,我们必须弄清楚要把什么归零——杂念。

杂念,由人的大脑产生,是一种与正念头相抵触的思想。

这种杂念,更多的是一种禁锢。

对于出家,入禅的人来说。杂念并不是歹念。

更多的是一种我入佛门六清地,红尘依旧脑海中的贪念。

所以说,无论是修行还是做事。只要有杂念,就是阻碍,要化解阻碍,必须归零。

把做事不需要的念头,归零删除,才能从源头上加强事情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

归零方法论:

对社会存有的舆论、认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站在人群中,跳出身来多看自己一眼,多审视自己,少审视他人。

人这一辈子,受社会影响最大,所以必须真正了解社会,认知社会,透视社会。说的直白一点:多懂点人性,扒拉出人性的黑暗面,你才能懂的珍惜人性的善良。

认知

认知这个词儿,是这二年知识圈子里说的最多的“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这系统在诞生的那一刻是开放的。但在时间和社会的演变下,不同的认知系统展现出了不同的学习处理能力。有些人活着活着系统不怎么地,就闭合了。有些人展现出了惊人深度垂直学习能力,有些人则是开发了综合学习能力。因此,不同类型的人才,层出不穷。

认知是人对事物的一个认识过程。

事物在不同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形态。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必须稳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见现象抓本质。

学会升级认知,升级颅内的操作系统是在这个世界变的优秀和明智的唯一方法。

机会

机会是什么?

机会就是人和事在对的时间里相遇,人又把事做成了而且做的很好。

所以,我们倒过来看这个过程,其实会恍然大悟。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机会。抑或可以这么说,机会是一个人经过一番创造,事成之后,才出现的。

往往一个人的成功,人们的首要评价就是:“他抓住了机会”。

可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你根本不可能抓住它,无形无态怎么抓?

所以,很多关于“机会”成就他人的评价,都是不客观的。

机会就是人和事在对的时间里相遇,人又把事做成了而且做的很好。

直白一点就是人看到了问题和困境,而机会存在与否,其实是看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和你的处理方式,哪一个更先进,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更能解放生产力。

倘若别人看到问题目光躲闪,犹犹豫豫。

那么,你有成竹在胸就上,再不济也只是一次尝试,并不是失败。

机会,只是一种事儿成后的评价结果,在事前根本不存在。

所以,打消脑中对机会原有的既定认识。可以解放出一部分动力和脑能力,去认认真真思考问题的关键,进而在处理问题上加快进程,想别人想不到方法,做别人做不到地步,具备别人做事,不具备的能力。

前半生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为现在,为自己,为将来

“博约而观取 厚积而薄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