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岸秘籍 预告篇

 陆老师的后院 2020-01-16

历时多天,编了一套MINDMap

关于“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都可以派的上用场。

许多知识,都需要拨云见雾。

你问我,有没有“捷径”可走。

我说,不断的学习就是人生路上的小道,奔跑兄弟!




预览图先放到这里咯!



第一章
教育概念
助考之师/编辑

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问“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

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教育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者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身心发展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如家庭中的父母,单位同事等。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活动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成年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因此,要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作为教育内容。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讨论等,也包括开展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如教具、实验药品和仪器等。

从以上我们对教育活动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展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受教育者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指导;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组合。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二)生物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

代表物:【美】孟禄

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这两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都是不正确的。

(四)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

教育发展历史形态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没有专门化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在原始社会中,由于没有阶级,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

5.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可以认为教育是普及的,所有的儿童都在接受同样的教育。

(二)古代教育

由于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此古代社会的教育也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1)中国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这里,孟子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学校教育起源的情况,而且记载了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宗旨。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即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与设在地方的学校、设在闾里的塾校,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一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技教育;四是: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存在了40多年,弟子三千。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2)欧洲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教育内容几乎全是军事体育训练,如赛跑、跳跃、角斗、骑马、投掷等,其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国内阶级斗争较复杂。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奴隶主的后代适应这种复杂的社会阶级斗争。

我国和欧洲奴隶社会的教育状况表明,奴隶社会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工具,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享有受教育权,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中国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被地主阶级所垄断,不仅具有阶级性,还有鲜明的等级性,封建统治者利用教育,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为统治劳动人民的官吏;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欧洲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又称世俗封建主教育。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无论是我国的封建教育还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骑士教育都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都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三)近现代教育

16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入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相像热情;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从而引发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近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