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智慧:因为不知命,所以不知足

 皇家书库319 2020-01-16

《周易·鼎卦》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力不能支配的事被归结于天命,儒家主张君子要“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命运”二字始终保持着半信半疑,成功者以“运气好”为谦辞,消极者则抱怨“命不好”。

1.人定胜天,还是命由天定?

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真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第一种:“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第二种:基督教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帝决定的,通过生时的努力和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在死后进入天堂。

第三种:佛家认为命运是由前世和今世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因果轮回。

第四种:八字决定命运的观点,古今命理学家都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就决定了人的命运。

第五种:环境(风水)决定命运的观点,祖坟和孕期风水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核心质量层次,工作生活的环境风水呈波动性影响。

努力奋斗的人千千万万,但富贵者又有几人?难道富贵者都比别人努力的多 ?那肯定不是。

所以说,绝大多数的人是无法紧紧握住自己命运的咽喉。

2.知命所以知足,知行知止。

老易很喜欢李宗盛的那首《凡人歌》,歌词写道“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事实上,这世间绝大部分都是凡人命,王侯将相之命毕竟是少数,部分凡人知命也能趋向富贵。

你们可以把命运,或者说天道,理解为“规律”,宇宙自然就是存在着规律,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生老病死,一切都在规律之中。

懂天命,实际上是要明白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不能与天道硬碰硬。

不遵循规律,必然会失败,甚至会受到反噬,比如”揠苗助长“的故事你们应该都听过,不遵循自然规律肯定不行,还有人的作息,如果长期颠倒肯定身体要出问题。

人一定要知行知止,知止而行,慎思之,笃行之。

“一代商圣”范蠡离楚投越,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到了齐国,隐姓埋名,在海边的一块荒地,苦身尽力,开荒垦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马云为何年纪还没那么大就卸任阿里董事长?因为他“知止而行”,能进能退,深得中华传统文化里做人的精髓,这是大智慧。

3.君子知命不惧,顺势而为。

其实,在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很多人内心深处,不管是出于寻求心灵的安慰,还是出于趋吉避凶的理性,愿意了解并相信冥冥之中命运的存在。

从科学的角度,任何“科学”也只是“阶段性正确”,可能百年之后现在的科学又被证伪了。

一个人的综合社会知识,受偏见控制的程度,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选择相信,还是选择不相信。

无论你信不信命运其实都没关系,但你一定要懂“势”。

穷人做事,富人做势!前者靠卖力,后者靠借力,一字之差的结果迥然不同!人要懂“势”,才能成“事”。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话后来被无数创业者奉为经典。

猪想要飞起来的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大风;二是要站在风口;三是猪必须知道何时飞是好时机。

小米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势”。小米赶上了2010年后国产智能手机井喷式发展的好形势,顺着这阵春风,迈着大步走上了得意之路。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其实本质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古代齐国有句俗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这句话并非否定人的智慧之价值,而是说人应该更高明地运用智慧,把握形势和时机,才能更好地应势而动。

础润知雨,叶落知秋,预势也;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势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促势也;一夫攘臂,万众景从,造势也;天下纷争,乘势而起,用势也;养精蓄锐,引而不发,蓄势也。

势有千万,最重要的势其实在于人本身,记住下面六点:

1.顺之势,很多时候往往是逆向思维找到的。

2.逆势时,储备反弹的能量,适时全部迸发。

3.识时势,把握发展大势,才能在时代弄潮。

4.重人势,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

5.觉心势,凡人皆有心障,要使内心稳行正道。

6.悟道势,自然之道、经世之道,人生之道等。

周易文化堂致力于科普专业的易学知识,让更多人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若有迷惑之处,抑或观点相悖,都欢迎留言与老易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