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杂论

 嘟嘟7284 2020-01-17

​劉敞治《春秋》,(作《春秋權衡》《春秋傳》《春秋意林》及《釋例》。)評論三《傳》得失,以己意爲進退,而葉夢得、(作《春秋傳》《春秋考》及《春秋讞》。)高閎、(作《春秋集注》。)陳傅良(《春秋後傳》。)之書咸排斥三《傳》,棄傳言經,或雜糅三《傳》,不名一家,此蓋易《春秋》之家法者也。汪克寛作《禮經補佚》,以爲《儀禮》有佚文;俞庭椿作《周禮復古篇》,以《周禮》五官補冬官之缺;(陳友仁《周禮集說》從之。)而朱子復別《學》、《庸》於戴《禮》,於《大學》則移易篇章,於《中庸》則自分章節,此改易三《禮》之經文者也。此數書者,大抵不宗漢學,以臆解說經。惟呂大防、晁說之、呂祖謙、朱子之治《易》,主復古本;朱子、吳豎之治《書》,漸疑古文之僞;朱子作《儀禮經傳通解》,以《儀禮》爲經,則皆宋儒特識,與臆見不同,此宋儒經學之別一派也。其所折衷古訓者,如范處義、(作《詩補傳》。)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嚴粲(《詩緝》。)之說《詩》,(皆宗《小序》。)呂祖謙、(《左傳說》及《續說》。)程公說(《春秋分紀》。)之說《春秋》。李如圭、(《儀禮集釋》。)楊復(《儀禮圖》。)之說《禮》,以及刑昺《孝經》《論語》《爾雅》疏,孫奭《孟子》疏是也,大抵長於考證,惟未能取精用弘。復有用古訓而雜以己意者,如歐陽修《毛詩本義》、崔子方《春秋本例》、李明復《春秋集義》、張淳《儀禮識誤》、敖繼公《儀禮集說》、朱申《周禮句解》是也,大抵採集古注,惟取去多乖。別有隨文演釋者,如史浩《尚書講義》、黃度《尚書說》、汪克寛《春秋胡傳纂注》是也,大抵出詞平淺,間近講章。合數派以觀之,可以知宋儒經學之不同矣。要而論之,北宋之時,荊公《新義》成一學派者也,如蔡卞《毛詩名物解》、王昭禹《周禮詳解》,以及羅願《爾雅翼》、陸佃《爾雅新義》,皆以荊公新說爲折衷,惜其書多佚傳。程子之學亦自成一學派者也,凡以義理說經者,其體例皆出於二程,元明說經之書類此者,不知凡幾,近儒謂宋代經學即理學,豈不然哉?若夫劉敞《七經小傳》,鄭樵《六經奧論》,雖間失穿鑿,然立說之精亦間有出於漢儒之上者,此亦荊公之學派,非二程之學派也。若夫毛晃作《禹貢指南》,王應麟輯《三家詩》,李如圭作《儀禮釋宮》,雖擇言短促,咸有存古之功,則又近儒考證學之先聲也。近儒不察,欲並有宋一代之學術而廢之,夫豈可哉?(以上具出劉氏《國學發微》)       廷富謹識:劉氏之博,誠可於此見之。其所以疏論學術脈絡亦明白可按,觀之如視掌紋。然其博文而不以約說之,亦由此見其徒爲博文而已也。章氏歎其博而欲其束書三五載,誠有如是,蓋博而不能反約,則涵養決定不成,終亦只成一個書庫子而已,又何益哉!雖然,何敢輕量天下士,且讀生平未見書,蓋讀書窮理,格物致知,斯乃盡性至命之事,若不博文,又何論反約邪?此又躬行之資,進德之助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