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的心头肉,三希堂里随处可见!

 斗柄 2020-01-17


紫禁城的“三希堂”,

因乾隆在此藏有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

和王珣的《伯远帖》而名噪一时。

然而在这不足8㎡的小暖阁内,

一面墙上竟挂有11只造型迥异、

釉彩纷呈的壁瓶,

加之临床悬挂的2只,

总共13只之多,

可见乾隆对壁瓶的喜爱。

壁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壁瓶的形状宛如剖开的半个花瓶,靠墙的一面平坦而有孔,可以系绳悬挂。

▲清 蓝釉壁瓶 (一对)

▲清乾隆 霁蓝釉描金螭龙纹壁瓶

据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记载,壁瓶造型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其器型多样,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绘图案丰富。看来,古人不仅审美能力高超,而且脑洞也是很大的咧!

▲明万历 青花花卉纹花口壁瓶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联门》 后面精彩继续

说起壁瓶,还有一段在民间流传的小故事:

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在一家民间窑场里,一窑新瓷烧成了,烧制的花瓶被一件件取了出来。其中一件花瓶胎质细腻,色彩纯正,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大概是因为太兴奋了,窑工在搬运花瓶时,一不小心,竟然把它摔成了两半,窑工心疼极了。就在他看着摔成两半的花瓶伤心时,突然脑子里划过一道灵光:如果把半个花瓶挂在墙上,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吗?

▲明万历 五彩花石凤凰图葫芦壁瓶

传说总归是传说,这瓶子掉地上还能正好摔成两半?还不得碎成渣渣。不管怎么说,从此,在瓷器的品种烧制里又有了专门用于装饰用的壁瓶。

▲清乾隆 洋彩御题诗玫瑰纹葫芦形壁瓶

欢迎关注公众号:《精藏门》    后面精彩继续

随着壁瓶在生活中的运用,人们又把壁瓶和插花艺术结合起来,壁瓶的艺术再次得到了丰富和升华,并逐渐成为美化居室的理想陈设。万历十九年的《遵生八笺》一书记载:“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可见,当时文人对壁瓶的喜爱。

▲清乾隆 绿釉弦纹壁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入清之后,壁瓶从民间文人雅物成为皇家陈设之器,尤其盛行于乾隆时期,主要是在督陶官唐英榷陶珠山期间。

▲唐英

唐英极具艺术才华,将壁瓶的造型、纹样和装饰水平发挥到极致:纹饰富丽繁密,构图颇见章法,既保留中国古典之精华,又吸收西洋之艺术,尤其是壁瓶上的绘画,运用西洋珐琅画法,无不精细入神,特别是花纹兼施以规矩之锦地,错彩镂金,穷妍极巧,皆独步一时!

▲故宫三希堂内景

乾隆壁瓶甚是喜爱,命人在三希堂的墙壁上挂了许多,里面插的花是用各种珠宝做成的书斋内,书香与花香融合,加上绚烂多彩壁瓶的衬托,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清乾隆 紫红地粉彩开光式「灵仙寿庆」图御制诗葫芦壁瓶

此时清宫对壁瓶的称谓也逐渐改为“挂瓶”、“轿瓶”,名称的变化亦反映功能的转变,因为乾隆时期壁瓶多出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中。每一次出巡,乾隆皇帝喜欢将轿瓶作为其御辇的挂饰,供途中插花欣赏。让缤纷野卉,随轿起伏,赏心悦目,巡行路上为他排遣寂寥。故此,乾隆皇帝前后赋诗六首赞咏“挂瓶”,可见其珍爱之深。

▲清 乾隆 仿古铜釉御制诗文轿瓶 嘉德2011春拍 成交价667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