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一直在假装努力!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1-17
多少人是这样度过一天的:
 
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洗杯子,刷一下微博、朋友圈,然后一封紧急进来的邮件或者忽然而至的电话,开始了手忙脚乱的一天。
 
下班之后,反省一下自己今天都做了什么,却发现脑子里很混乱,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于是你有点愧疚地自问:

时间都tmd去哪了?
 
今天,老万给大家介绍的这本《深度工作》,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忙≠努力:你只是职场工具人

 
很多新入职场的朋友会把这种状态视为正常,尤其做互联网的,时刻都要保持敏感,才能跟上飞快的行业节奏。
 
渐渐地,当你还租着单间挤着地铁去上班时,另一些你同龄的佼佼者早已买房买车,过上了你梦想中的生活。
 
是因为他们比你工作更勤奋、更拼命吗?
 
不是的,只是你用累计的加班工时欺骗了你自己,你根本没有在努力。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我们这些脑力劳动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沟通等“浮浅工作”上。
这些工作不仅对认知要求不高,而且因为实际产出无法衡量,它们还会给人一种幻觉:

只要时间被回邮件之类的事填满,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我们就会误以为这些工作很有价值。
 
而这些“伪忙碌”的浮浅工作通常不会创造太多价值。更要命的是,它们容易复制,可替代性强。
 
一个没有独创成绩的人,再怎么忙,也走不上人生巅峰。因为努力,也是需要方向的。
 
与浮浅工作相对的,就是深度工作。
 
它是指在相对没有干扰、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将认知能力伸展到极限的一种行为状态,它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个人成长。通常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这个“永远在线”、即时信息无穷无尽的时代,学会深度工作,简直是实现人生幸福的必需。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深度工作呢?


拥抱无聊:拒绝脑子碎片化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深度工作不就是需要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脑力吗?是不是要我扔掉手机、戒掉社交网络?
 
乔布斯就过着这样极简主义的生活:只保留一些生活必须品,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全部予以剔除,一心工作。


但别说你们不行,老万我也不行,我们都不是乔布斯,臣妾就是做不到。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深度工作并不需要你额外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改变工作的思维方式。


科学研究发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是在餐厅坐等朋友都是用刷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心智残疾”
 
老万曾经也是就是这样一个“残疾”,APP统计的手机点亮屏幕次数数值爆表。

  

但我有一天做了一个实验,看我能不能忍住一个小时不看手机。
 
结果实验成功了,我并没有坐立不安,反而顺顺利利写好了稿子。
 
一小时后,我再用五分钟刷刷朋友圈,回回信息,分分心,一点也没耽误事。
 
一小时挑战成功,而且不难坚持。渐渐地变成两小时、三小时……深度工作远没有想象当中难。
 
手机真的有这么好看吗?用这个碎片时间来构思一篇文章的思路,一个PPT的框架,甚至是一道菜的做法,不是更好吗?
 
《深度工作》的作者提倡,与其偶尔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你更应该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
 
也就是说,改变思维方式的第一步:

在无聊的时候拥抱无聊,在工作的时候积极工作。


摒弃浮浅:让该乱的桌子乱去吧


美国软件公司37signals曾根据《深度工作》的理论做过一个实验:
 
一整个月,公司免掉了所有员工浮浅的工作责任。
 
没有OA,没有周会,没有贴发票,没有预订会议室,没有源源不断的邮件确认……这一个月里,所有员工彷佛活在了天堂里。

传统的管理人员急得跳脚:这样子下去,公司就要变成一盘散沙,如何在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里取得胜利?
 
可这个月结束之后,员工们开创了两个能为公司带来巨大利润的项目,公司不退反进!
 
如果没有提供给员工的那些不受打扰的深度工作时间,这些项目极有可能不会出现,37signals也不可能打败它的竞争对手。
 
当然了,这样偏激的做法,我们普通社畜只能用来借鉴。
 
我们处在一个强联系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彻底摒弃浮浅工作。
 
即便你需要独立完成手头的工作或项目,你也要向其他人做briefing、presentation,需要不断地邮件、口头沟通等等。
 
而有些工作,我们是可以靠规划将其摒弃的,比如不断地做整理工作。
 
过度整理也是一种干扰和浪费时间。
 
桌子乱就乱吧,如果你见过杰夫·贝佐斯、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曾经的桌子,你就知道大佬们也没有多井井有条啊。


笔记没有必要就不做吧,那些花时间把笔记整理得十分完美的人,留给努力工作的时间应该不多了吧。



双峰哲学:做好个人时间规划


而对于那些实在规避不了的工作,尽可能缩减被打扰、时间破碎化,这才是站在个人时间规划角度所能做到的。
 
亚当·格兰特是宾尼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以年作为时间层级,划分自己的工作。
 
秋天的他是一个温和耐心的好老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他,任何问题都可以收到详尽的回答。借此,亚当成为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授。
 
而春天的他则是一座学生们可望不可及的冰山。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并不接受任何打扰。
 
也正因为如此,他受聘成为正教授前,已经发表了60多篇同行评审论著,外加一本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

 
《深度工作》里提出的双峰哲学就是这样:
 
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深度工作时间和开放时间,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
 
在深度时间里,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不把专注作为首要目标。
 
双峰哲学并不是说,该如何去压缩完成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而是建议你,要想做得更好,首先得去分析和判断哪些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需要以全情投入的状态来处理。
 
深度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技能,它的本质,是深度思考——
 
思考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思考你要成为怎样的人,思考你有限的精力该投于何处。


而你工作的样子,决定了你的未来。
 
倘若心安理得地躺在浮浅工作中,并以忙碌为借口拒绝去深入反思并改变,那么,工作的难题尚可以用丢弃或离职来逃避,然而人生却没有辞职一说。
 
作者纽波特说:

“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
 
一旦你被如此激发,不仅工作成效会立竿见影,生活质量也会因时间从容而得到提升。
 
在浅薄的世界,老万依然坚信,我们可以选择学习《深度工作》,做专注与深刻的信徒。
END

—历史好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