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汇总

 山湖微波 2020-01-18
作文题目
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
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很有启发意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简析】案例中有两句话用分号连接,表明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所以应该整体把握两句话共同传达的意思。前句侧重的是数量的多和少(或数量上的大与小)、坚持/执著/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是说大中取小,是提炼与提纯;后句中“极小的”强调其微小,却可以寻找浩瀚太空的信息,是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但这些只是引子,综合“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很有启发意义”一句,可知我们应该以此两句为例谈认识世界的认识论。

结合引子的共同点,可以写的角度有:科学研究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认识世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两者都是科学相关,但此一层并未深挖);还可以写认识世界时关注“大与小”“微与著”的辩证关系,这是最符合题意也能深入挖掘的立意点。


优秀范文  01


方寸之间,有智慧闪烁

(一类上  68分)

有人说,认识世界的方式,无非是将一本厚书读薄,或是将一本薄书读厚。前者是日复一日的坚韧与勤谨,后者则是开拓思想边疆,向未知进军的挑战。

人类历史上,从来不乏这两种人,他们同样是闪耀的群星。

有的人,选择将厚书读薄。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极少的镭;司马迁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阅读、评析,最终用尽终身成就一部《史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实践者的脚踏实地与勤谨。对于确信的事物,实践者们有足够的耐心、爱与真诚,找到最终的目标——或科学规律,或历史规律。

也有人,选择将薄书读厚。科学家们从“好奇号”照片里的蛛丝马迹,推论出火星上曾有水,这一发现进一步推动了火星上其余生命痕迹的探究。从极小的陨石里寻找外太空的信息,以一条染色链的异常探索整个种群的变化,以一句话、一句人为整个时代作注脚——这样的“将薄书读厚”,从极小的细节里孕育星辰大海,是相当不易的。我们通常将这样的人称作拓荒者,他们挑战的是无限的未知,驾驭的是想象与创新的力量。

诚然,这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实践者”方法与“拓荒者”方法是共存的,且同样值得尊敬与敬佩。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认为“拓荒者”方式更为重要。

在物质资料极为丰富的年代,似乎很难像居里夫人那样用成吨的矿渣提炼0.1克镭——因为能找的太多了。这样一种“浓缩—精炼—成形”的“大海捞针”式的思维方式,意味着低效率,缺少成效。科技的更新迭代,等不起漫长的岁月。“实践者”们的勤谨在面对极丰富的物质资料时,难免会感到些许无力。

此外,“拓荒者”的创新能力与联想能力也在变得日渐重要。十九世纪是现代物理学蓬勃发展的世纪,在二十一世纪这一发展的脚步放缓。这就要求人们用“研究—联想—推理”的思维方式拓展已有的认知,用已知的“1”想象出未知的“10”。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反思与再创新,是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所缺少的。

当然,“实践者”们的坚守和严谨仍有其意义:拓荒者拓荒,其后必须要有实践者勤谨、耐心地再次处理。一本薄书再次读厚以后,应当由这本厚书再次读薄。前者的开拓,后者的躬自实践,相互成就,相互映衬。

当我们再回首居里夫人与科学家,至小的镭与至大的宇宙,我们发现,大与小的方寸之间,是探索未知的力量;厚与薄之间,闪烁的是智慧的光芒。

优秀范文  02

无数通向世界的窗口

(一类中  66分)

居里夫人在成堆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她是以大见小的榜样;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寻找外太空的信息,他们展现了以小见大的力量。

“以大见小”与“以小见大”并非相反,而是有机结合或为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方式之一。

他们都需要以人为主体,以耐心、坚持等精神为基石,从而形成新事物出现的动力。

不同的是,以大见小是人对于已知事物的再创新、再创造,其侧重于反思,对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定的要求。以小见大强调的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需要丰富的想象与合理的推论。

以大见小要求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居里夫人能基于成堆的矿渣找出发现,既然是成堆,说明矿工业于当时发展较成熟并非稀有。而居里夫人有发现而不同于普通人,必有其发现美的眼睛与思考使之。同理,为何伽利略能通过教堂的吊灯进一步研究出单摆的摆动性,也是他细致观察后的思考研究,从而造福后人。

以小见大则充满属于联想的丰富色彩,外太空浩瀚星辰中的一块小陨石以其神秘色彩吸引着人们。也因外太空处于目前状态下的位置,人们借其产物运用现代科技展望整片宇宙,出于好奇,我们用想象绘制了太空的画卷。

以极小的陨石看未知的宇宙,算得上是以小见大的极端例子。而普通意义下,纵观发展史,以古诗词为例,人们借流传千年留下的作品,回溯某个朝代的历史背影、词风题材;人们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等一批诗人及其作品表达千古忧国忧民的心;人们基于李白的秀逸洒脱之作,扬起万千浪漫主义诗篇的浪涛等等。何不是以部分推全局,以小见大呢?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知更在不断更新,而“以大见小”和“以小见大”只是认知方式的其中一种,但在这众多方式中万变不变其的还是人与生俱来的好奇、思考、联想的能力,再加上后天训练发展的思考,推及心中的心念与耐心、坚持与才能。能从容面对新与旧、已知与未知的一切,而独立于世,保持清明的内心,实际上能做的这些只在于少数,可谓难能可贵。

如此,通往世界的窗口无数,而能率先看见风景的人鲜少。


优秀范文  03

认识世界需要的两种能力

(一类中  65分)

回溯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抓大放小”“见微知著”始终伴随左右,这两种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地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抓大放小”的能力是指我们能够在众多信息中排除冗杂,寻求有价值的为我们所用。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运用的就是这种能力。面对成吨冗杂的矿渣,进行“抓大放小”的处理,寻求到有价值的能为人类所用的0.1克镭。虽然0.1克与成吨相比是“小的”,但镭在于居里夫人,乃至人类而言却无疑是“大的”。

这种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主要。各式各样的信息、事实从各处席卷而来,有的放矢地在“成吨”材料中提炼出“0.1克”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更好地认识世界是我们都要掌握的能力。

“见微知著”的能力是指我们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关注细节、把握细节并以小见大得出结论。科学家们致力于从陨石中寻找外太空的信息,哪怕是一块极小的陨石。牛顿仅仅通过一颗苹果的坠落,便发现了万有引力。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见微知著不仅能够助推科学理论与发现的跃进,还能缓解由于现有资源不足导致的研究速度放缓。而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也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我们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判定一个人对于生活的态度。通过自然界细微的变化、植物间极小的差异来认识植物、划分品种。我们借助这种能力来构成世界更全面的认识。

这两种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时所需要的,分别来看各自具有各的功效。而将两者有机结合共同运用,则能更上一层楼。

在认识一个具体事物时,我们应先“抓大放小”,寻求主要矛盾,对比事物的性质,最核心的概念予以界定。其次运用“见微知著”的能力,通过对重要细节的捕捉,丰满对该事物的认知,使之更为立体。两个能力看似相悖,实则前者是基础,而后者仅为辅。对事物核心的第一位还是应“抓大放小”,细节不过是补充。

在这两个能力正确运用时,最重要的是足够的智识与实践。居里夫人需要先意识到矿渣是无意义的,镭是有意义的才能抓大放小。牛顿需立足于前人大量的理论、实践数据才能在被苹果击中的时刻,见微知著地发现万有引力。这也启示我们,唯有足够的智识,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两种能力,更好地认识这个多样、多彩的复杂世界。

基于已有资源,如何更好通过实践运用这两种能力认识世界,仍值得我们更深入展开思考。


优秀范文  04

诚心则成事

(一类下  63分)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同时又有科学家为探索外太空的一块极小的陨石进行研究。这两者看似相矛盾,我认为不然,他们都是在为自我的追求而奋斗。唯一的区别便是资源上的有限,而诚心始终。毫无疑问,居里夫人你在亲手去提炼那微乎其微的镭元素前,她肯定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推算和猜想,才最终确定庞大的矿渣中拥有她的信念。她研究镭所经历的艰辛过程,不正是我们始终倡导着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吗?成功之前往往要厚积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但事实很残酷,在有些时候厚积都是一种奢望。

当我们所能获取的资源十分有限,我们甚至拿不到那0.1克之前的成吨废渣呢?我们这时所能做的就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我们需要培养自身以小见大的能力。这一概念在考古学家、天文学家早已屡见不鲜了,从一块小小的化石洞察亿万年前的风雨兴亡,这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中倡导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但其实当我们努力探索居里夫人和考古学家时,我们不难察觉到他们一个极为细微的共同点——毅力与恒心。

不论是居里夫人探索镭过程中经历的无数失败,还是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过程中体验的希望渺茫。他们都需要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驱动着,这也是他们经历失败和绝望时仅有的救命稻草。不单单是他们这颗赤子之心,也承载着许多的锲而不舍者,推动着常书鸿告别塞纳河畔,纵身跳入大漠深处保护敦煌石窟。它推动着苏轼遭贬,无数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它推动着荆轲的“将士一去不复返”。

但所说的毅力与坚持并不等同于顽固与倔强。历史也早已证明过,顽固派终会以失败告终。这份坚持应当建立在充分的自我审查之后。也只有这样,我们对那颗赤子之心的坚守才能有意义。

世界本无真理,唯有将个人的认知与实践放在脚下,方能到达彼岸。只要我们既保持着居里夫人的“博观而约取”,又切记着“融会贯通”去经历生活中的褴褛,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达成功。


优秀范文  05

大小之变

(二类上  60分)

世界有宏观与微观。只有站在多种不同的视角观看,只有站在多种不同的视角观看。世界才有更多的形态。而只有学会视角的转换,我们才有能力去解析这个世界,从而发现其中的奥秘。

认识世界有时需要在宏观世界用微观视角去勘探,即在大量的信息物质中去提炼细小的精华与内核。居里夫人在成堆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发现了新的元素,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成功在于他看到矿渣的内核意义,并刻苦地进行长期的提炼。没有微观视角去看世界物质,认识都浮于表面而没有前进发展。而视角的转换让我们有意识的去重审那些已在我们脑海中有固定模式的事物,从而给我们一个再思考的契机。

但只用微观视角看世界当然是不够的,我们有时也需要在微观中利用宏观的视角去思考,就是通俗的以小见大。微小的事物数以千计,用宏观视角看待就是整合归纳的过程。法律系统中的案例法就是以一个具体的微小案子为起始点,建立一系列原则上的规定。因为它节约成本为社会提供确定性,也有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因为小的切入点有时就会带来巨大的收获。

宏观视角转换带给我们以大化小的能力和以小见大的敏感度。世界从来不是它看上去的那样,因此认识世界也不是简单的看山是山。由居里夫人和科学家的例子,我们知道认识世界需要重构,将大的化小又在小中化大。正如我们做题有时需要用微元法,有时又需用极限法一样,那我们又该如何习得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呢?

我认为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看书能很好的模拟不同的视角,从而帮助我们在处理问题,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其次我们要有思考的敏感度,对事物都不抱有固定的观点,而随时机敏的尝试,重新思考和定义一个问题。最后要有提炼的刻苦精神和寻找未知的好奇与不懈的动力。

认识世界是循序而渐进的过程,有时我们也需要回到初始点,而非一味的追求用其他视角看待问题,经历“看山不是山”后回归“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但这其中是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

在大中,我们化小努力寻找事物后的核心灵魂。在小中,我们见大,用极小的陨石去看浩瀚宇宙世界在大小中变化,我们保持着思考的敏感度去探索未知,去拓宽认知的边界,永无止境。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