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旗袍女韵100幅欣赏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20-01-18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年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出现。

旗袍配饰:

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艺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油纸伞、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饰,身穿古典旗袍,一手执香扇、 一手撑把油纸伞,款款的步伐,雅致的身影,古典的气韵,是东方古典美的化身。

文化风格:

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服饰,唯人独有,乃文明之标志。世间服饰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然唯有旗袍既能体现人之外形之美,又能尽透人之内在之韵。旗袍蕴含的慑人之美和醉人之韵,使其独领风骚,魅力无穷。

旗袍,有着曲线之美。旗袍,讲究的是合体贴身,线条简洁,流畅舒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体的曲线美,最为充分地突出了女性的窈窕身形和曼妙身姿,使人显得仪态端庄,举止优雅,风姿绰约,娴静诱人,柔美醉人。

旗袍,有着含蓄之美。大道至简,大美含蓄。旗袍在身,似露非露,似隐若现,露而不妖,隐约朦胧,若水里之月,雾中之荷,帘后之人,淡淡的性感交融着恬恬的优雅,具有着柔柔的“中和之美”。其婉约,其含蓄,颇具韵味,颇蕴高雅,颇含风情,使人显得稳重大方,气质优雅,既典雅又灵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旗袍,有着文化之美。其别致之款式,精致之做工,雅致之图案,犹如艺术殿堂里的一朵奇葩、一幅圣品,凝聚着智慧,合乎审美,顺乎人性,赏心悦目。旗袍,绝不仅仅是一件秀丽的服饰,而是集中了浓郁的民族传统,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浸透着深邃的文化观念。独具风格,美意弥漫,哲意清晰,寓意悠远!

旗袍,殊异于其它服饰,它须与人之内涵相匹、气质相配。青涩者,娇嫩者,难解其意,难烘其美,难彰其雅,难衬其韵,故它不适于清纯少女,恰适于中年少妇。女到中年,成熟端庄,内敛含蓄,穿上旗袍,才会风韵十足,气质高贵,魅力四射。

旗袍女人,将至美撒遍人间,将至柔溢满天下,宛如清夜之明月,宁静,淡然,清新,明澈,夺人目,慑人魂,醉人心,舒人意!

           下面继续欣赏旗袍风范

  图片源自微信网络摘录收藏并分享

      二零一九年八月廿五日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