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翔 温州平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大雅书画院院长。2012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全国书法十杰”称号。《中国书法》《书画世界》《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天津日报》等报刊曾专题介绍。出版有《余海翔书法作品集》。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书法研习之路是从草书入手的,转而师法颜、柳楷书,进而研习篆隶,大约十几年后复又回归于潜心草书研习。我的草书学习以临习王铎为主,间临“二王”、孙过庭《书谱》及其他章草法帖等,后揣摩黄山谷及祝枝山笔意。当年,我入选首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等的作品,基本是这类黄山谷与王铎的底色交融。当然,现在依然有书家在做这种模式的探索。至于对怀素与张旭草书的浸染,是近十来年的事。这种尝试使我的草书创作融入了狂草的元素,愈加痛快淋漓。我写小草特别喜欢以《书谱》为基调,再融入章草、汉简等意味,创作出的手卷、横幅、信札等清雅简丽。 我写大字巨制由来已久。比如第一次入选全国书法展,便是我的大字楹联作品。以前在家乡的书法展里,我的作品几乎都是最大幅的。近十几年,我与孙伯翔先生的交往比较多,他的魏碑写出了正大气象。我虽未学先生魏碑,但潜移默化中,汲取了他方雄的用笔来丰富自己的笔法,所以现在写大字感觉比以前有力量,线条也丰富得多。我最喜欢写大条幅作品,所以我的大字、大作品居多,至于一些作品大字主题与小字长款,与我写牌匾有关。 在几十年的创作中,我始终坚持师法古人,以古为鉴;对于现当代名家和各时期的书法风尚,也常给予理智的个人思考,不诋毁亦不盲从。当年,张鹏翼先生的鸡毫笔书法在家乡的追随者夥矣,沙孟海先生的书风在浙江也有很多人效法,林剑丹的创作对温州青年影响很大,我均尝试体悟其为人称道处,但从不追风。津门孙伯翔先生的魏碑影响深远,我虽入先生门下,却并未亦步亦趋于先生的影子。学书所贵者,一是取法乎上,二是与时俱进,“取法乎上”易,“与时俱进”却让很多书家茫然。我现在还建了一个“余海翔书法交流微信群”,有400多人,群内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是没上过书法专业院校而怀揣着书法梦想的书法爱好者,亦有一些茫然者,我几乎每天与群友互动、交流、点评,用自己多年的学书经历、实践,为一些群友授业与解感,激发他们习书的热情,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书法,提高书法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当今书坛不缺书法家,而缺少大批文墨兼修的书法家,我也为此而努力;同样当下不缺书法爱好者,而是缺少大量有审美能力的书法爱好者,不然江湖书法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漫漫书法路,是一场漫长的修炼。我在追求大气与大雅结合、整体与细微兼顾、理性与感性相融、北碑与南帖贯通、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同时,也力求在体味、反映这个伟大时代,我将继续努力,不负时代,不负情怀。 欢迎光临中国书画官方旗舰店 瓷器收藏 | 文创礼品 | 杂志画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