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名”书法工程----张建会(隶书)【作品.访谈.简介】

 老樟xy67896789 2015-04-28
 

 
张建会 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三名工程”张建会访谈


  张建会 

  1 9 6 0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天津市文联副秘书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采访时间:2013年6月17日下午 

  采访地点:天津张建会家中 

  记 者:张老师您好,您是隶书名家,隶书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规范文字,先给我们讲讲隶书吧。 

  张建会:隶书从两汉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隶书实际上是指汉隶,包括摩崖刻石、东汉八分隶书石刻,还有简牍帛书等。 

  记 者:张老师,汉碑石刻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张建会:汉碑石刻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推移,由于字体受到风蚀漫浸剥落,这里面既是有人为的书刻,同时还有大自然的一种造化,赋予了汉碑特有的金石气象。汉碑石刻为我们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在学习和创作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对两汉刻石隶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 

  记 者:书家如何才能使他的作品表现出金石气和两汉的正大气象? 

  张建会:实际上我们说在书法学习上,一个是技法层面的,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就是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那么正大气象和金石气并不是对汉碑刻石进行简单的刻意的描摹,而是对汉碑刻石的一种感受和把握,也就是对两汉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一个全面的了解。金石气或者说正大气象它实际上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记 者:不是技法。 

  张建会:对。再一个是对隶书的技法学习上,也是常写常新,或者是在不同的时期内有不同的感受。这个也是在一生当中不断去追求或者不断去表现,它也有一个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正大气象是隶书创作和学习的一个主要基调。 

  记 者: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除了技法、笔法过硬外,还要具备哪些素质?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张建会:我感到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虽然我们是在书写汉字,实际上更是书写我们的人生。通过书家书写汉字,实际上是表达书家的精神世界,即是将书写文字作为载体,来抒发情感。作为一个优秀书法家,需要全面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我们获取知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的。直接的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所知所感,另一个间接的就是我们通过对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文化遗产,来丰富我们对人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记 者:您最看中的是什么? 

  张建会:我觉得书法学习有三个层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再一个层面是哲学的。我们往往强调技法、精神层面和字内功、字外功,那么字内功和字外功的有机结合,需要用哲学的思辨去观照它们之间相互的作用和影响。还有一个就是要把书法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关照。 

  记 者:大的背景是时代的背景吗? 

  张建会:书法的大背景,就是书法要与时代的大背景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联系,书法是抽象的,但实际上它跟客观事物无所不在地发生关系,它超越了或者说所有跟我们看到的一些其他艺术,跟客观事物的这种关系。为什么?就是说我们看书法作品好像它抽象,那么就是说你感觉它有血有肉、有筋有骨,你看这作品里哪有筋哪有骨?看不出来。但是你感觉确实是活生生在里面有所体现,那么这种体现、这种认知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它通过精神层面或者从哲学的层面来讲,它跟书法就发生了这种关系。所以书法跟任何事物都发生联系,实际上这也是书家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最需要的。不能光是就字论字,就是在字里面去找关系,事实上你这个字的关系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是跟我们都发生的各种联系。你像张旭,他的草书,在自己的书法思维想象力上感觉到枯竭时,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他感觉到那个疾徐、开合、轻重以及取势,这就是书法,就是草书需要的,所以一下他的草书就一发不可收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事实上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当中跟书法始终是发生关系的,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身边的一些事与书法是两层皮或者是两码事,我感到作为一个书法家,它这个路不会走得很远。 

  记 者:也就是说一个书法家应该不断地去体验生活。 

  张建会:对,人书俱老,实际上也是这句话。一些优秀的书家或者一些大家,他们实际上并不是把书法作为终身唯一的一个追求目标。 

  记 者:您说了一句话,就是说汉碑丰富的资源给您带来了很多新的理解和启示,也给您的书法人生带来了很多快乐。 

  张建会:隶书相对其他的书体来讲,现在还没有完全被我们挖掘,这些资源是非常丰厚的。汉到清朝这之间间隔了一千多年,那么清朝300年间对隶书的复兴,当中就出现了邓石如、金农、伊秉绶、吴昌硕等很多的隶书大家。在清以后又出土了简牍帛书,还有很多的石刻。有时候往往一般人说艺术家都是疯子,因为他好像跟正常人的行为不一样,别人看着他是很刻苦,但实际上他已经享受一种快乐了。作为个人说我要刻苦努力!我要怎么激励自己,实际上那你还没有完全进入那种状态,跟从事这个专业没关。如果说别人认为你的行为怪异,自己还乐在其中,这就已经是和成才或者和书法家或者有成就的书法家缩短了距离了。 

  记 者:您在书写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张建会:实际上就是敬畏古人、敬畏书法。有时候感觉隶书很平正,或者隶书从技法各方面与行草书、楷书相比较看似简单,实际上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汉碑广泛的临习,那实际上看古人无论在技法上,还有在精神的这个层面上,都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企及的,我们有时学习愈深入,愈感觉跟古人的距离拉得越大。所以就是说我们没有资格来说超越古人,或者说割断传统、割断古人而去表现自己所谓的创新。创新是离不开传统的,离不开前人给我们保留下来这些珍贵的资源。 

  记 者: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一种什么样的气息? 

  张建会:我感到两汉的隶书,就是天然去雕饰,就是那种正大的气象。再一个说这个作品它能够与人的心灵沟通或者能够使你在阅读或者在临习当中,给你一种震撼或者时时能够拨动你的心弦,有时候就觉得这种感觉确实是在学习和创作当中不可言喻的一种乐感、一种美妙之感。 

  记 者:您提出来一种叫“宗汉石法、尚简书意、取摩崖象”这样的理念,这个理念是怎么来解释的? 

  张建会:这三句话也是我几十年来对隶书学习创作当中的一些体会,因为从隶书资源上来看,也是非常的丰富、丰厚的,面对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怎么去挖掘、去提炼,来丰富自己的创作。这三句话也是我创作有所侧重的一个基本的方向。隶书的气象是隶书创作的一个主要的、最本质的、最根本的基调,如果失之气象,任何的技法和表现形式都好像缺失了隶书最本质的东西。隶书分三大块,一是摩崖刻石,二是东汉石刻的这种八分体的隶书,三是在清以后出土的简牍帛书。宗汉石法就是从东汉时期庙堂之气的规范的隶书取法,这个也是我们作为书法创作学习的基础。尚简书意,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隶书的书写性,因为在两汉的刻石当中,我们只能去体会两汉时期人们的用笔或者它的笔墨的这种意韵。我们看到简牍帛书实际上也就是为我们解读两汉刻石起到一个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作用,这样就使作品追求高古又不失韵致。 

  记 者:最后是取摩崖象。 

  张建会:取摩崖象就是气象,就是一种正大气象。就是光有这个法度和意韵而缺失正大气象,就缺失了隶书的最基本基调,那么也就不能代表隶书的最高境界。 

  记 者:取摩崖象指的是要取这种气象,正大气象? 

  张建会:对,气象,你看我对这个《汉封龙山碑》拓片进行观察,就是观照它那种气象。 

  记 者:评论家对您的评价是:您的作品很难让人找寻到技巧,您的作品是如何做到“无技巧”的? 

  张建会:实际上作品的技巧还是有的,但是我就感到无技巧就是通过对古人作品的学习和挖掘,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就是说对一些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资源,我们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利用,这个就在于自己。“无技巧”实际上也是自己的一个追求,我始终在隶书学习创作当中没有去偏离古人,那么我的所谓的无技巧,这个无技巧的技巧都是含在古人给我们留存的资源当中。 

  记 者:我们知道您还特别热衷于公益事业,您说您绝不捐应酬之作,而是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捐赠? 

  张建会: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这也是应该做的。那么就是说在创作当中,这也是书家的一个态度,不管是在任何的活动或者展览当中,我感到作品的质量的把关,实际上是代表你自己的一个责任,还有一个艺术家的良心。拿一些作品应付,事实上是在应付自己。这实际上是一面镜子,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要严谨,为什么说你的字写得好?就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不满意和不好的字流传到社会上去。 

  记 者: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都会从汉隶开始,但最后都去写草书了或者写其他书体了,您为什么会选择汉隶作为自己的一个艺术上的突破呢? 

  张建会:因为我各种书体都写,但是一般来讲参加展览或者一些其他的活动,基本上创作都是隶书作品。隶书创作学习“入门容易、提高难”。但是在提高的过程当中,当然有很多的艰辛,但有时你稍微有一点收获的话,那你这种愉悦是在其他书体当中可能无法体验到的,因为隶书作品它既有楷书的法度,同时又有行草书的性情表现的空间,所以说在隶书创作当中,实际上它的表现空间是非常大的,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也能体会到里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是一个挖矿者,当我们找到一定矿石的时候,那种心情可能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记 者:您是从多大年龄开始学书法的呢? 

  张建会:我是从八岁吧,从小就喜欢。因为那阵儿我上学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候也不重视学习,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一个学业荒废的年代。但是那阵儿自己经常看一些标语、看一些以毛主席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当时就是自己从心就感觉特别喜欢,后来在学校参加美术组,同时又是学校的学生干部、宣传委员,这样写字的机会就特别多。实际上我的学习和成长既是自己喜欢也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表扬当中这样一点点产生的。等到成年以后,说的稍微夸张一点,我感到书法就是我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我感到我这一生,能够与书法结缘是幸运的,如果说失去书法,对我这一生也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记 者:您走到今天,这个过程中肯定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对您指点。 

  张建会:是。我1977年在天津市少年宫书法学习班,后来1978年又到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在我学习书法走进艺术殿堂,也就是说走向社会上的这种书法学习中遇到过几位老师,无论是在书法学习上,还是在做人及世界观的培养上,对我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每每回忆起,都是感觉特别留恋那个时候,或者感觉到特别的庆幸和幸福。 

  记 者:您刚才跟我说从事书法找到一个好老师非常非常的重要,否则一定会走偏路的。 

  张建会:是,因为初学书法时,往往一般来讲都是先找一个一般的老师,然后再找名师,事实上一个书家能够走得更高或者更远一些,跟他初学时候那位老师是有很大关系,因为什么呢?就是说名师对一个书法爱好者或者初学书法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再有,名师他能够因材施教,或者他用他的经验或者他对书法的领悟,为学生搭好一个学习发展的架子。作为一个书家来讲,看他后来的发展,实际上跟他前面搭的那个架子、那个结构是非常有关的。 

  记 者:那您没走过弯路吧? 

  张建会:也走过弯路,走弯路这是正常的,但是尽量避免走弯路。所以有人也提到过,就是怎么能够走捷径?我说走捷径是没有的,但是真正的捷径是什么?就是你少走弯路,别人的弯路比你大一些,你稍微的小一些,那么形成一个直线的话,你就比他短一块,那可能就是捷径,捷径是没有跳跃的。在书法学习中,我们对人生和事物的认识,都能够受到启迪。谈到人品与书品,这个人品书品并不是说人好就写好字,人坏写坏字,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划分,实际上它提到的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那么就是在书法当中,它实际上通过哲学的辩证,就是一幅书法作品,考虑的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对一个字也是考虑到道和笔画之间的关系,这里矛盾的各个方面是非常丰富的。这个跟我们在生活、工作、处事当中都是一样的,也要考虑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也就是顾此及彼,比如说我们书法学习创作当中,这个笔画要写长是因为有短的笔画衬托它长。所以你要是有“轻”,它得要有“重”的字来衬托你的“轻”。你说这个字要“实”,那么就是说它是由“虚”的字来衬托,就是顾此及彼。那么我们在处理事情上也是这样。就是说我要想这样做,你得考虑另一方面。这个相互的关系,它使你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偏执的,是客观的。客观的它就是能够考虑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那么在书法当中它始终也是这样。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叫计白当黑,其实就是要顾此及彼。这种对书法的认识,它对你在精神这个层面上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从客观事物当中去学习、去体验,可能帮助更大,你的体验或体会更深入、更宽广。 

  记 者:我们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书法非常繁荣,那现在书法的走势应该是怎样的? 

  张建会:当今这个时代,确实是书法的盛世。因为书法它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从实用剥离出来了,好像现在接触毛笔字的人少了,但是作为书法艺术,这个创作队伍它还是非常庞大的,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我们现在看举办的全国各项展览,从投稿量也能看出来书法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的现状。第二就是书法家的社会地位,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所以当代书法家赶上了盛世。所以作为书法家应该感恩这个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确实从各个方面为书法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空间和平台,这种环境也是历史上没有的,是不可比拟的。我们作为书法家能够赶上这个时代,确实感觉是非常的幸运。真正来讲书法热也就30年,这个跟书法史相比那是很短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古代的书法家都是经过历史淘沥后的。但在当代你要跟前人比,虽然现在可能没有出现跟古人颉颃的大家,但是未必这个时代不会出现这样的大家,因为还得以后要历史去检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你从时间上、还有心境上跟古人没法可比。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所以人们见的东西更多,见识比古人要宽阔得多了,我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你像过去古人,因为他看不到墨迹,就把它翻刻在石板或木板上,锤拓完以后,然后照帖去临,现在我们有了制版印刷的技术,古人的墨迹印制出以后,下真迹一等,我们能看到过去古人看不到的真迹。另外,现在各种展览还有各种出版物也非常多,书法家相互交流也非常多。所以人们的眼界更开阔,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跟古人比,这是我们的优势。当然现在书法创作还感觉是比较浮躁,这也是社会整体发展必然在书法当中的一个反映、一个现象。你在这个时代怎么去把握自己创作的方向,怎么去调整自己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是作为当代书家应该思考的。 

  记 者: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创新书体,您如何看? 

  张建会: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书家这些作品,并不是全部,在当时出现许多可能非常有影响的书体,像黑白书、鸟虫书,这书、那书,很多了,为什么现在见不到了?历史上自然就给淘汰了,因为历史是一把检验的尺子,行的就沉下来,不行的就淘汰掉了。你看在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书家,现在只能知道名字,但是没有作品。为什么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也不乏当时那种社会地位、影响因素,最后被历史淘沥下去了。现在跟过去不太一样,过去是各地区相对封闭,人的生命有限,但作品留存世上,它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就扩散了,人们一看这个作品好,所以在世的时候可能没有名气,身后影响就扩大了。现在人呢,刚好相反! 

  记 者:历史一定是一个自我淘汰的过程。 

  张建会:任何事物它发展,不是一开始就规范的,一开始有时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在书法界分有专业的、有江湖的还有山寨的,有的根本没练几天字就称是书法家,山寨的猛一看跟专业的似的,还有走江湖的,卖字卖得比专业的书家价还高,这也是社会产生的一种现象。我感到还是应提倡创作的正确的导向和主流,你像这次“三名工程”,我就觉得非常好。另外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各项展览,给一些年轻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崭露头角的平台。所以我说现在的展览机制还是非常的科学,还是非常有利于书法事业的发展。你看现在日本,他们的书法组织也非常多,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也走在前面。但事实上他们在书法这个方面,其实是远远落后于我们国家的,他们都是那种门第的关系,老师带学生,老师成立一个组织,然后学生就加入组织,老师传学生、学生再传学生,它是这种沿袭的关系。所以你看日本,真正年轻人学书法的很少,他们来交流的书法组织,不是上岁数的老者,就是中年以上的妇女。但是我们书法群体呢?你看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的作者,对书法整体的发展方向我感觉是非常乐观的。 

  记 者:书法发展的这30年,您认为主流还是非常的积极向上、非常好的。 

  张建会:非常健康的,这3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你就说我们跟过去改革开放前书法水平相比,改革开放、书法热刚开始的时候,就是那阵儿的作品创作的活力、创作水平跟现在相比,那都是不可比的。你横向比,跟其他的国家像日本、像新加坡、马来西亚或者说韩国一些国家,还有台湾地区相比,他们的水平跟我们没法比的。这样来比较的话,书法发展这30年,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也出现一些个别现象和问题,这个都不是主流。另外有些老作者,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沉寂下去了,或没有再追求发展,但是还有一大批老作者还是在追求,他们还是沉下心来,还是有追求的。通过“三名工程”来看,这些作者基本上都是以前参加全国展的一些主要作者,这些人的作品,比较来看,我们感觉还是往前发展的,我们对现在和将来书法事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我接触的一些年轻作者,像目前比较有成就或者在全国展获奖的作者,我就讲获奖不是目的,当然它是对你现阶段书法水平的一种认可,但是今后能你走多远,是需要思考的。我们实际都是在发展过程当中、都是在这个路上,怎样发展呢,后面路很长,如果还是按照以前模式可能你就会走不了多远。因为什么呢?你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可能没有深入、扎实,你可能为了参加一些展览,先入展获奖后再打基础,就是先结婚后恋爱。但是有些作者可能是获了奖就沉不下去了,就浮于表面,那可能也就自然会被淘汰了。但是真正的智者,就是在这个阶段反过头来得回来补课,这种补课实际上对你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所以现在我们鼓励作者参加全国展,去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反过头来更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还得要做好平时的功课。你看过去一般的老先生讲书法是寂寞之道,不写多少年你出不来,你一定得写多少年以后你才成嘛。当代社会,讲求竞争,都想崭露头角,他就不会是说再等多少年,也容不得他等,所以就是说你前面可能做一些面上的东西,但是最后回来一定要做根上的东西,做基础的东西。因为基础的丰厚,他才能决定你最后走的多远、走的多高。 

  记 者:您觉得真正的大家是什么样子的? 

  张建会:这个也不好说,因为大家他并不是塑造的。你像有很多的书家,他们那阵儿未必说我想成为书法家。再一个现在的书家跟过去也不一样了,知识结构也不一样了。过去你看上私塾,学的都是“四书五经”,他们有国学的底子,所以诗书合一。现在年轻的作者,学的跟过去不是那么一样,所以底子还是比较薄的。还有,现在把书法作为美术那样的一个艺术门类这也与过去不同。所以过去好像是用学问做支撑,现在好像是艺术上做支撑。这两个方面也不太相同,所以真正出现像过去那样的大家也是很难的。但是出现大家是必然的,因为几百年才出一个,我们现在才30年。现在的人就是给后面人做基础、做铺路石。 

  记 者:张老师,我们知道您还担任了协会的一些工作,这种阅历对您的书法创作应该也有一些帮助。 

  张建会:是,平台不一样,视野宽阔了,认识也有所提升。杨守敬在《书学迩言》中提到天分是第一、见识第二、勤奋第三。有些东西就是你与生俱来,就是你的那种感受,你一下笔就是那种感觉。你看齐白石、吴昌硕用笔别人怎么模仿也不行,有些东西就是与生俱来的,还有一个就是他的领悟能力,别人是透过现象去看现象,有天分的人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看就是他的。有的人看不到总在练字,但是写字有感觉,进步也快,让人感到很聪明。其实不是,实际上他是在用脑子写字。平常关注有形的东西多,是用手写,这是一种。还有一个无形的,是用心写。有些东西是可视的,有些是看不见的,但是无形的东西可能是最重要、最能够制约你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说见识,就是你有见识,你的办法就多,你才能知道怎么激发你的创作活力。我们再说勤奋,是每位书法作者应该必须具备的,就像我们吃饭会拿筷子一样。对书法作者及作品的品评,有天分的出神品、有见识的出妙品,光有勤奋的就只能出能品。天分是需要开发,它并不是静止的,有的一上手就看出有天分,有的可能到一个阶段天分才开发出来,像齐白石、黄宾虹要不是活到90多,要是只活到70多岁,美术史上可能就没有他们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天分也是动态的,也是需要不断开发。另外,由于你的勤奋、由于你的见识不断拓展,就有可能把你的天分开发出来了,都是相互作用的,现代人的见识是优于古人的,所以说我们就应特别有这种自信,就是你比古人见的东西多太多了。在勤奋方面,现在还确实缺少真正的那种勤奋。因为现在社会分工细了,生活节奏快了,时间就被占去很多。过去人边研墨、边读书,十分惬意,有一种人磨墨,墨磨人的情致,实际上磨墨这个过程是在修身养性,是书写前的一个准备,即是字人合一,也是墨人合一。咱们现在为什么有墨汁呢?就是社会节奏快了,你还磨墨?磨两下有别的事,写字的时间被磨墨给占去了。现在在时间上,确实不像古人那么多了。但实际上有没有时间?还是有时间的。关键就在于你怎么挤这个时间,怎么用这个时间。所以说现在社会发展,实际上对书法的创作有利有弊,我觉得是利大于弊。 

  记 者:对您影响最大的书家都有谁呢? 

  张建会:我初学书法时,遇到三位对我书法学习创作影响一生的老师,他们是孙伯翔、宁书纶、顾志新三位恩师。宁老师今年94岁了,1978在青年宫书法班学习的时候,宁老师为我们基础打得特别好。孙老师是当代魏碑大家,在全国非常有影响,我对书法上的认识以及创作理念实际受孙老师的影响非常大,孙老师写魏碑、我写汉碑。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从孙老师那儿来学习和借鉴过来的。另外顾老师也是对我帮助有加的一位老师,他各种书体兼擅,在学习创作上不保守,我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所以我感到我的一生特别幸运的就是在初学或者说刚刚走上书法之路时,遇到了良师,将我领入书法艺术大门。 

 
 
 
 
 
 
 
 
 
 
 
 
 
 
 
 
 
 
 
 
 

 
-------------------------------------------------------------------------
 
张建会

1960年4月出生,水落坡乡南张村人,中共党员,书法家。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人物生平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1960年4月出生,水落坡乡南张村人,中共党员,书法家;1980年12月至1984年3月,在天津市公安局7处工作;1984年3月至1990年12月,在天津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90年12月至2000年7月,在天津市公安学校任教;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任教;2005年10月,在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工作。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成就及荣誉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3、5、6、7届书法展览;全国第3、5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首届、2届、3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等。先后在全国第6届书法展,全国第2、3届正书大展及全国第4届楹联书法作品大展中获奖。曾被天津市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第3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书法十杰”“天津首届文艺新星”和首届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1999年获公安部卫生之光美术书法展“蓝盾艺术金奖”;2002年在第3届全国正书大展和第4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获奖。多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览中担任评审工作,曾随中国青年书法家代表团赴韩国进行书法艺术交流活动。

作品赏析

张建会张建会

  张建会张建会张建会    张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