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为了面子,秦王杀了此人,结果损失30万兵马,将秦统一推迟20年

 江山携手 2020-01-18
秦始皇当日一统六国,开创秦朝,这样的功绩足够让他毫无异议地被视为千古一帝,更别提他成为始皇帝后为天下做出的贡献,尤其他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国一路从春秋战国时代走来,有过辉煌的巅峰,也有过落寞的低谷,好在历任秦王都在为秦国大业而奋斗进取,直到秦王嬴政即位后,十年间灭掉六国,这样的战绩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还得了一个霸气的外号,中华祖龙,可想而知他在中华历史上的至尊地位。
到了秦王嬴政这一代,秦国积攒的实力足够支撑嬴政的野心,能够让他在十年之内连灭六国,但在这之前,秦国也有过一统六国的机会,那就是邯郸之战,如果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话,秦国实现天下大一统的大业至少可以提前二十年,或许因为蝴蝶效应,提早二十年建立的秦朝能够延续数世,最起码不是到了秦二世,刚建立不久的秦帝国就已经土崩瓦解。今天就来讲一下一向无往不胜的秦国为何会在邯郸之战中大败,损失了近三十万的军队。
话说由于秦昭襄王即位后,由于年纪尚小,便由他的母亲听政,也就是秦国著名的“铁娘子”宣太后,在她当权期间,外戚魏冉为宰相,威震秦国,魏冉还为秦国纳入一位将军白起,后来成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杀神”,白起征战六国,为秦国日后一统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莫认为秦昭王做了四十一年秦王后才独掌大权,这是否太过迟了些,那可一点也不迟,因为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命令白起进攻韩国,可韩国联赵抗秦,于是秦王下令白起、王龁率军进攻,赵国有廉颇大将坚壁固守,这场仗并不好打,持续了三年时间后,赵国这边军心动摇,赵王换下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于是白起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四十五万的赵军,赵国从此由强转弱。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可惜秦国的应侯范睢生怕白起再立军功,超过他的地位,于是便劝秦昭王应该让军队好好修整一番,只需让赵国和韩国各地求和就行了。
赵国打算割让六个城池请和,但大臣虞卿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以秦国的贪婪,日后只怕会索要更多的土地,于是赵王犹豫了,听从了虞卿的建议,打算联合齐国以抗秦,同时还与其他各国交好,打算与秦国再进行斗争。秦昭王这边得知赵王的主意后,非常生气,下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可赵国已经吸取了经验教训,老将廉颇继续带兵作战,顽强抵抗,赵国以举国之力誓死抗秦。
王陵打到第二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哪怕秦昭王派了十万军队支援,还是无法取胜,于是再派十万军队围攻邯郸,可结果却是秦军死伤过半,既然损耗已经这么大了,秦王听取范雎的建议,又派了五万的军队增援,还有大量的粮草,誓要拖垮邯郸。
至于邯郸之战中为什么没有白起这个猛将带兵作战,那就是因为秦王的怀疑和范雎的嫉妒,白起没有乘胜进攻,被召回秦国,等到秦王再想要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已经暂时缓过来了,一时半刻很难打下来,所以他称病不战,所以秦王就派了其他人,最终结局果然如白起所料,秦国势必会败。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两国之战,还有着其他国家的参与,原本赵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但之前赵国与魏国和楚国交好,所以魏楚两国在关键时刻派出大军支援,此时秦军腹背受敌,失败是必然的。
秦昭王强制命令白起作战,却在途中赐死白起,因为高傲的秦王无法忍受自己犯下的错误,当时若按照白起的主意,乘胜进攻,邯郸早就拿下了,还有若听取白起的建议,不进攻邯郸,如今秦国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若此战被白起带领的话,或许还有可能取胜,因为白起多次带兵打仗,与秦军将士的磨合度更高。
而且魏国和楚国联军乘胜进攻河东,秦军再次大败,导致河东郡数座城池失守,其中魏国收回了自己的失地,其他国家见状,也立马派出军队收复失地,赵国、魏国、韩国、楚国趁机收复之前被秦国攻占的大片疆域。秦国奋斗了这么多年,一场战败回到了解放前,损失了近三十万的军队,原本打下的土地都被拿了回去,同时还让东方诸侯国第一次尝到合纵抗秦的甜头,日后秦国再想取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样一来,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就被推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