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仪式有何心理意义?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师:王玉慧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仪式有何心理意义?

王佳怡,雷雳

仪式广泛存在于人的生命中,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传统和文化习俗核心。Hobson等人(2017)对关于仪式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梳理,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方面:

多篇文献表明,仪式可以缓解强烈负面情绪的有害影响。在高度焦虑、不确定和压力等负面情绪下,仪式化行为似乎特别容易出现。例如我们的许多文化和宗教活动,从不间断的整理行为到精心设计的食物限制,都源于控制肮脏和危险体验的基本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仪式以清洁为主题的一个原因:它们强加了对抗混乱力量的秩序。

一些临床研究也提供了支持,比如强迫症(OCD)似乎就经常用仪式行为抵御焦虑和侵扰性思维。 这一点还可以延伸到宗教,弗洛伊德是最早注意到的人之一,“很容易看出强迫症的神经质仪式与宗教仪式的神圣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宗教仪式也会在焦虑和负面情绪时被激活。

的确,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仪式行为能够发挥作用。布鲁克斯等人证明,可以通过随机分配即将从事高焦虑表演(例如公共卡拉OK演唱或高难度数学测试)的被试来进行仪式与其他非特异性控制行为(例如,被动等待或积极尝试冷静)。进行仪式的人表现出较少的生理唤醒迹象(例如,心率较低),并报告较少的焦虑。最有趣的是,当诱导参与者感到高度焦虑而不是诱导低焦虑时,仪式对焦虑的影响显着增强。

对此的解释可以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方面进行。

自下而上的处理中,首先仪式可以作为一种分散注意力的形式,阻止可能的消极想法进入一个人的心灵。因为仪式的物理行动单元会导致工作记忆的淹没,以阻止侵入性思维来最小化焦虑。其次成功完成结构化的动作序列有助于在面对无法控制的威胁时提供稳定感。

自上而下的处理中,仪式调节情绪的机制1是通过仪式完成的积极感觉,因为仪式的成功完成是一个人有控制力的信号。研究证明与没有被标记为仪式的完全相同的行为相比,标记为仪式的行为减轻了焦虑。可能是将相同的行为标记为仪式会产生一种信念,即它们是有意义的,这在减少焦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机制2是通过仪式的象征价值激发自我超越的情感,如敬畏与感激。研究证明有意义的概念拓宽了感知的时间范围,使得焦虑似乎稍纵即逝且更易于管理。

基于此可提出以下三个具体预测:与程序化的仪式相比,结构较少的仪式在减轻焦虑或获得控制方面可能不那么有效。虽然仪式可能有助于减少目前焦虑的短期目标,但从长远来看,人们可能会过分依赖它们。更具象征意义的仪式会更好地减少焦虑。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改变对仪式意义的看法来检验这一点。

资料来源:

Hobson, N. M., Schroeder, J., Risen, J. L., Xygalatas, D., & Inzlicht, M. (2017). The psychology of rituals: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process-based framework.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08886831773494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