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期虐待对儿童期及成人期精神病问题的影响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摄影师:周浩

童年期虐待对儿童期及成人期精神病问题的影响

王鹏程、雷雳

         养育后代一向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而虐童等极端的养育问题往往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童年期虐待到底会对个体的发展怎么的影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ara Jaffee2017)对儿童期虐待及其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结论:

         1.儿童期虐待的有关状况

         儿童期虐待包含疏于照料、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等。疏于照料是指未能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如衣服、卫生保健、食物和安全等;躯体虐待指照料者或看护人故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情感虐待指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或自我价值感造成伤害的行为;性侵则是指对儿童进行的性侵行为。

       来自美国的数据统计发现,儿童期虐待发生概括为9.4/1000。其中疏于照料虐待的比率为75%;躯体虐待的比率为17%;情感虐待的比率为6%;性虐待的比率为8%,其他类型的性虐比率为6.8%。研究发现,3岁以下儿童受到虐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1岁以下儿童受虐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男女受虐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受虐更可能发生在以下的情境下:家庭贫困、母亲比较年轻、父母曾有反社会行为、父母曾经历过童年期虐待等。

         2.童年期虐待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童年期受虐的儿童在儿童期更可能出现一系列外部问题行为:如注意力缺失障碍、行为问题、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会延续到青年少期及成人期。如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的个体在长大成人后,更可能拥有反社会人格,其犯罪、酒精和毒品滥用的可能性也更高。此外,童年期受虐的儿童还可能有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如严重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性应激障碍等。并且,这些问题同样可能延续到成人期。

         同时,已有研究还发现童年期受虐与人格障碍、精神病症状以及自杀等存在一定相关性,如童年期受虐的儿童更可能出现边缘型人格障碍、能够预测青少年期自伤和自杀行为,以及青少年早期的精神病问题等。         

         3.童年期受虐的影响是否无法消除

         幸运的是,研究发现,童年期受虐并不总是会导致上述问题。如果儿童具备高自我控制、高自尊、高独立自主等特质,受虐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并且,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得到了足够的社会支持,即得到来源于父母、朋友和亲密伴侣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那么,儿童期受虐的影响同样也可能会被减弱。

综上所述,童年期虐待对个体的影响可能是深远且伴其终生的,这提醒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务必注重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同时,研究也告诉我们,受虐儿童长大之后并不一定就会一直出现上述的各种问题,这与个体的一些积极特质有关,也与个体得到来自亲人、朋友以及伴侣的社会支持有关,这提醒我们培养良好的个人特质以及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儿童期虐待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要敢于抵制社会上一切虐待儿童的行为或现象。这不仅关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Jaffee, S. R. (2017). Child maltreatment and risk for psychopathology in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3(1), 525–55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