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Pad等电子产品可以变成孩子的贴身“好帮手”,为什么?

 雷雳和学生们 2020-01-19

手机、Pad等电子产品可以变成孩子的贴身“好帮手”,为什么?

雷雳 周浩

小苹和小果是一对龙凤胎,同为小学6年级学生。跟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姐弟俩也是抱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长大的。不同的是,小苹会更多地使用这些移动媒介来找资料、查单词、阅读电子书,而小果则更青睐于各种娱乐功能,喜欢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等。渐渐地,姐弟俩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其中,受益于移动媒介上内容丰富而又方便实用的学习辅助功能,姐姐的成绩蒸蒸日上;而沉迷于娱乐世界的弟弟在平日里则精神不振、不爱交际,并且一离开移动媒介就会显得焦躁不安,成绩也一直呈现下滑趋势。面对小苹和小果截然不同的状态,父母感到了一丝困惑,究竟是该继续鼓励孩子们使用手机或iPad还是应该毅然决然地让他们远离这些电子产品呢?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幻化为一座座数字“炮塔”,轰开了人们之间阻隔多年的时空“壁垒”。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小土著”而言,这些电子产品正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亲近的“超级同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比例已超过了两成,而使用移动媒介连接网络的用户更是达到了九成,可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新型移动终端已经遍布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畅游”在跨越时空界限的移动式“网络海洋”中,孩子们能够通过手机、iPad等便携式“好帮手”来获取各种“贴心”的信息服务,例如学习时可以阅读电子书籍、下载学习资料、查询电子地图或观看讲座视频等,娱乐时也可以漫游社交软件、搜索新闻信息、乐享网络游戏或收听动人音乐等。不过,有的孩子在触碰“指尖上”的网络时也会深陷其中,并因此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和心理障碍,这被研究者们称为“手机成瘾”或“移动媒介依赖”。由此可见,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既有可能是“成功”的好帮手,也有可能变成“失败”的牵线人。

名人名言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三国时期军事家 诸葛亮

(引自《便宜十六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那么,为了让移动媒介变成孩子的贴身“好帮手”,家长需要充分地了解与手机或iPad使用相关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地寻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趋利避害,并以此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接触“超级同伴”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首先,手机、iPad等产品与传统PC(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不同,它们就像附着在孩子身上的“器官”,一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字“供给”,因而可以更容易、更直接地为孩子们提供网络帮助。其中,控制使用时间至关重要,这可以避免孩子陷入这些电子产品的数字“泥沼”。

其次,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学变量也会影响孩子对手机或iPad的使用,例如男孩比女孩更喜欢充满刺激的游戏功能,而收入程度越高的家庭会有着更高的手机使用比例。因此,对于不同的孩子,这些移动媒介可以扮演着具有不同功能的“好帮手”。再者,孩子在使用手机或iPad时也会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例如低严谨性的个体有着更少的手机使用行为,而高神经质的孩子则容易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所以,只要不同个性特征的孩子正确养成了适合他们的移动媒介使用习惯,这些电子产品便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字援手”。

另外,孩子的使用选择还源自于不同的动机,例如信息获取动机导致了搜索信息的行为,而娱乐休闲动机则带来了更多的游戏行为。基于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动机提供不同的功能应用,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就可以更有效地扮演起“好帮手”的角色。

最后,孩子的各种情绪体验也与手机或iPad的使用密切相关,包括了孤独感、无聊感和沉醉感等。因此,当适度地使用手机等移动媒介的各种功能时,孩子的各种负性情绪体验便可以得到相应的缓解,这也正体现了数字“好帮手”的价值。

总之,以上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在孩子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引起父母们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只有在了解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父母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们学会适时适量地使用移动媒介,并将这些孩子们的“超级同伴”改变为自己教育的好帮手。

心视界

手机成瘾诊断

以下是由香港大学梁永炽教授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的成瘾诊断标准而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包括“失控性”(1-7)、“戒断性”(8-11)、“逃避性”(12-14)和“低效性”(15-17)等4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则手机成瘾程度越高:

1.有人说过你在手机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2.你的朋友和家人曾因为你在使用手机而抱怨。

3.你曾试图向其他人隐瞒你在手机上所花费的时间。

4.你发现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的长。

5.你发现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总是不够。

6.你曾试着在手机上少花费时间但却做不到。

7.你因为花时间在手机使用上而导致失眠。

8.待在手机信号服务区以外时,你总担心会错过电话。

9.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查看短信或手机没有开机,你会变得焦虑。

10.你很难做到关掉手机。

11.离开手机你会感到迷失。

12.当感到被孤立时,你会使用手机与别人聊天。

13.当感到孤独时,你会使用手机与别人聊天。

14.当心情低落时,你会通过使用手机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15.当有其它事情必须要做时,沉迷于手机的你会停滞不前。

16.手机使用会直接导致你的办事效率降低。

17.曾经有几次你宁愿玩手机也不愿意去处理更加紧急的事情。

怎样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成功地扮演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好帮手”呢?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要辩证地看待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学会接纳和利用这些产品的功能优势,从而真正地教会孩子如何去扬长避短。如果过分地担心孩子对手机等产品的依赖,那么孩子将有可能错过“好帮手”所提供的积极“援助”。

需要与时俱进地熟悉手机、iPad等最新的移动产品,同时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了,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应该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有目的性地选择合适的“数字帮手”来陪伴自己的孩子,这可以更有价值地深入挖掘贴身“好帮手”的潜力

需要与孩子保持沟通,采用互动式的交流与倾听来了解孩子当前的移动媒介使用情况,这可以帮助家长更有效地引导孩子适时适度地使用手机或iPad等电子产品。

应该耐心地协助孩子提升自制力,指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自我约束的使用习惯,主动控制“好帮手”变“坏”的可能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