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思想的追随,就不存在有效的执行

 blackhappy 2020-01-19

思想成熟且高效执行的团队是成功的基础,思想是人的一项宝贵财富,只是大部分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思想的含量不高,往往影响了任务的质量。正如哈林顿·埃摩森说的那样,创造了现代财富和现在正在创造财富的并不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是思想创造了财富,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思想,人的天然思想库开发得越充分,单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就越少。

今天大多数的竞争远远称不上思想的竞争,绝大多数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一种错误导向:认为执行就是快速行动。

凡是不能快速行动的,就被标签为执行力有问题。但问题明显的是,快,从来都不是人类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个劣势会更明显。

没有思想的追随,就不存在有效的执行

人类战胜困难的终结力量,一直都是思想力,只是由于惰性,较少唤醒,以至于我们差不多忘了每个人都继承的这一优势。

一、 没有思想,谈不上有效执行

任正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爱文件,因为“文件里面充满了哲学、充满了逻辑、充满了东西,文件写出去、发出去以后,三、五年大家都没有看到文件有什么影响,三十年后一看,这个公司队伍走得那么整齐,这就是哲学、逻辑和管理带来的东西。”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有人可能会说,在华为,像任正非所担任总裁这样的级别,应该和执行力没有关系了。这是大家对执行力的另一个错误认识,执行力不但是从上到下整个贯穿的,所有层级的人都和执行力有关系,而且伴随执行力的还必须有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

如果执行力有问题,第一个该问责的是团队的第一负责人。因为执行的来源一般是自上而下,如果源头出现问题,那么执行力就毫无意义,执行什么非常重要,关注正确的事往往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工作中,大部分任务需要文件的传达,文件简化了沟通的内容,但问题也几乎出现在这个层面,作为一种间接的沟通,如何保证信息的完整真实,是正确执行文件的关键。

信息由编码到解码的一序列过程,会受到诸多干扰,如果没有思想的沟通,同一份文件,可能会理解出很多的意思,以文件落实文件,最终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花费大量的资源,可能得出了不期望的结果。

没有思想的追随,就不存在有效的执行

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认为人有三大能力: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

技术能力就是专业能力,如财务分析、人员招聘,这部分能力主要通过实践积累,大部分主要来自经验,可后天培养。

人际能力很容易理解,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我们经常说的情商,就是一种人际能力。

概念能力就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地说,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

越是复杂的问题,认知性能力要求越高,在今天日益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都表现不理想,答案就是大部分人没有应有的认知力,也可以说是思想力。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恢复高考40多年以来,当年的高考状元后来的表现并不如考试成绩一样突出,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真正决定未来发展的,技术性能力越来越不重要,认知性能力越来越重要。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回母校时对一群优秀学生说,大家努力学习,到时来微软上班,一个没毕业的人指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这就是能力结构决定的分工差异,更是执行力陷阱的结果。

二、 执行是一种思想的追随

团队工作,既要有人高瞻远瞩,也要有人脚踏实地。大部分政策没有执行好,是因为没有高效的思想追随者。从历史中不难发现,任何成就非凡事业的人物,除了自身的杰出才华,更为关键的是身边有一大批优秀的追随者,这一现象在今天更为突出。

马云谦虚地说,阿里巴巴的第一批创业者,几乎都是不能找到工作的,所以才无奈选择创业。实际上,阿里团队一直在事业合伙人的机制下,不断培养卓越的追随者,使得优秀人才出现,这才是阿里的核心武器。

没有思想的追随,就不存在有效的执行

研究发现,领导者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具体的情景,另一方面取决于追随者的水平,这个是再自热不过的道理,很多天才的计划被愚蠢的执行,历史上数不甚数,未来也会层出不穷。

无论未来多复杂,成功的思想追随者永远都是稀缺的。他们应该在思想的深度、高度、广度方面匹配执行的任务。

(一) 下沉深度

执行者承担一项任务,要到具体的情境中贯彻落实,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在层次上和其他工作产生联系。

我们经常说的三思而后行,就是要对任务进行立体思考,防止急躁和盲动。对任务的构成要素、结构逻辑、内外关系、资源配置要了然于胸,对发展过程的预判、对结果的评估应建立相应预案。

是否具备资源能力,对影响预期效果形成的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进行分析,必然要在心理演练若干遍,那些看似举重若轻的场景,不过是事前无数付出的缩影。

人们喜欢对熟悉的场景产生积极反应,提前思考可以增强信心,防止突然情况发生时的手慌脚乱。

(二) 延展广度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务也是相互关联的。

毛主席认为,研究战略问题,要有全局眼光,一场战役,如果对全局不利,即使获得胜利,也是失败的,如果对全局有利,哪怕失败,也是值得的。

各种条件相互制约,每一项决策,都只是在约束中寻求优化,任务和任务之间相互牵连。大众的无知效应,一方面受熟悉程度影响,另一方面受相似度影响,人们的行为无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可能会难以兼顾各方。

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执行任务时,只能考虑有限的层面,结果势必会受到未考虑层面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存在,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 上升高度

处于漩涡中的个体,是无法看清楚事情本质的,只有跳出去,才能发现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有些任务执行,在一个层面可能是成功的,但是放在更高的层面却是失败的。问题的高度决定了行为的合理性,一切是时间和条件的参考。

古代帝王自称孤,就是因为其思想少有人能领会,执行更是面目全非。大部分时候,人连自己都不能正确认识,更别说理解别人。只有看清楚,才能执行得到位,但往往管理者让执行者快速行动,致使思想的分离,思想的孤单就无法避免。

三、 思想力使得分开的任务依然保持整体性

效率和专业要求,需要把整体的任务分解,分工协作,实现效率的提升。但任务在分解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把一些整体的东西分割,简单的局部相加难以提高整体的效果,这主要是任务的执行受到环境、任务本身和执行者的影响。

(一) 变化的环境

环境的变化对任务影响是深刻的,环境也在改变着任务的性质。以此同时,任务分解时的环境和各部分完成时的环境定然不同,使得各部分任务重组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特别是在今天,环境的变化既快速又敏感,前后环境之间的关联系更加复杂,甚至会出现各种假象,引导人们去做出错误的决策。越来越陌生的环境,使得人们在行动的过程中,倾向于忘记了当初的目的,最终南辕北辙,离目标越来越远。

越是可以的追求执行的效果,也会发现结果会更加不好,奥运会上美国射击选手埃蒙斯在平时成绩都是排在前列,但往往关键时刻,总是让人意外。

(二) 冲突的任务

每一项工作的增加改进无不是以另外一项工作的减弱倒退为代价的,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越是看似圆满完全的,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冲突的任务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不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实际上,由于人的注意力的有限,无法在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据研究,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在同时关注七个以上的概念,更别说完成任务需要深度的思考和专注的意志。

没有思想的追随,就不存在有效的执行

任务冲突很可能导致人们忙于看似重要的工作,忽视了真正的重要事项,四面出击,结果往往不理想。近期情况下,人们更愿意让事实而非的事情排在优先级位置,是因为人们没有时间考虑,总的让自己说服自己,看起来合理些。

(三) 模糊的角色

我们最不了解的人实际是自己,不但对于自己的优势不足不了解,同样对于在任务中的定位也存在认识不足。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习惯于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对于明显的反面证据有意忽视,自我证实的偏差逐渐扩大到极端情况。

自我角色的模糊,导致了对他人的判断必然失误,看上去都是他人的错误,实际上首先是从自己错误开始的,这不过是一种投影的发现而已,发现的是现象,往往忽略了事实本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角色是无法调试的,所以执行工作一直都是在错误的路上挣扎。

唯有思想这才能获得生存,任何投机者的短期成功都将会在将来以更大的代价偿还,但是为什么当年有的投机者今天看起来越活越好,仔细分析会发现,是因为一部分人从机会导向的执行者成功转变为思想导向的执行者,而没有转变的人,必然会在历史车轮扬起的尘埃中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