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我本人的文字解读,兵马俑身上的刻字不是工匠的名字,而是黄帝改革祖规祖法伟大功绩的真实再现!黄帝的伟大功绩出现在秦始皇兵马俑的身上,只能说明一件事,秦始皇陵墓中之人不是秦始皇,而是黄帝!关于兵马俑刻字的解读请参看公众号文章《秦始皇兵马俑的定性解读》一文,两处刻字的解读结果如下: 

天津博物馆藏战国印章 该枚印章制作材质为铜,年代认定为战国时期,1973年发现于山东省益都县潭坊镇李家庄的弥河之中,不是墓葬出土,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印章文字专家释读的结果是:左桁廪木。对“左桁廪木”四个字的进一步解释是:官方对木材仓储采伐的管理。另外还有不同的解释是“管理粮仓用材的官印”。从专家对该枚印章文字的释读结果来看,很明显这不是对古汉字的释读,而是根据古汉字的字形查找对应的现代汉字字形的结果,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一个字没有对应上,所以就用了另外一个字来代替这个不认识的字,这个字就是“廪”。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曾多次的说过,古汉字没有字形的规定,只有意思的充分表达,所以古汉字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要想知道古汉字的意思就必须从古汉字的结构构成上进行破译,而不是去查找与其相似的现代汉字字形,因为再相似的字形表达的都不是古汉字的意思,而是现代汉字的意思。废旧立新! 那么,废的是什么旧,立的是什么新呢?印章文字的结构构成告诉了我们,废的是千古以往祖规祖法记载的标准,立的是黄帝改革祖规祖法后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就是什么样的执政理念都能进入祖法记载的标准。为什么这个新标准一定是黄帝立的呢?因为在我们中华文明三万多年的历史上,只有黄帝一人改革过祖规祖法,再没有第二个人有过如此作为,所以建立新标准之人一定是黄帝。请注意“废旧立新”这四个汉字不是字形的一一对应,而是古汉字意思的高度概括,我的解读没有字形的对应,只有意思的表达,因为古汉字本身就没有字形的规定,只有意思的表达!改革祖规祖法的意义出现在印章之上,那么这枚印章就不是一枚普通的印章,而是一枚表示官方命令的“令印”!“令印”的意思就是下达命令,命令的内容就是“废旧立新”,从接到“令印”这天起千古以往的祖法记载标准不再执行,从此启用新的标准!“令印”不应该只有一枚,应该有多枚,因为黄帝时期的中国是统一的中国,而不是某个邦国,所以其命令就要下发到所有的地方政府,以利法规和新标准的统一执行,山东发现的这枚印章就是多枚“令印”中的其中一枚,由此说明黄帝统一的中国包括今天的山东境内。天津博物馆藏印章文字的破译,以实物的形式证明了《道德经》中黄帝改革祖规祖法的事实存在,印证了兵马俑刻字破译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兵马俑刻字与印章文字反映的都是同一历史内容和同一重大历史事件,印章表达的是命令的下发,兵马俑刻字表达的是命令的内容,两者从事实上构成了相互印证。
 这两枚印章也是在山东发现的,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土资料,印章文字专家释读的结果一是“左桁正木”,二是“右桁错木”,但实际上的意思与天津博物馆藏的印章文字内容一模一样,都是“废旧立新”的意思,由此说明下发到山东境内的令印不是一枚,当时的山东也不是只有一个地方政府。请注意“左桁正木”这枚印章是方印,而不是圆印,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续再专门讲解。印章文字在我们中国出现的非常早,早在五千多年前就随着中国人的外流将这种文字使用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被誉为古印度文明起源的哈拉帕印章文字,地中海克里特岛的印章泥盘,印加文明的金箔文字,苏美尔泥砖上的楔形文字等等都是印章文字的表现形式,而所有的这些海外印章文字都是我们中国古汉字的具体体现。关于印章的造型和工艺,你只需要看看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和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你就会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作水平有多么高超,有些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一直到我们的今天都没有能力进行仿制,即使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也很难做到。与铜车马和四羊方尊相比,对于中国的古人来说印章这种铜器的制作根本谈不上什么难度,轻而易举就能造出几十个来。天津博物馆藏的这枚印章反映的不是木材的采伐和仓储管理,也不是粮仓用材管理的官印,而是黄帝改革祖规祖法标准的命令!命令的内容与秦始皇兵马俑身上的刻字内容完全一致,由此说明黄帝不但重新制定了新的祖规祖法和新的标准,黄帝还实施了自己的伟大创举,并通过令印的方式传达到了各个地方政府。 红河白沙文章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