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博物馆:举罍,明火执仗的反对黄帝!

 动力实体能 2020-01-20

山西晋侯墓出土青铜猪

在《晋侯大墓:黄帝时期的口是心非》一文中我们曾说过“晋侯墓的主人用猪能上树来诅咒黄帝的改革!”以表达对黄帝改革的不满。由此可见黄帝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阻力重重的。
在群友猎鹰提供的山东博物馆的文物图片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与山西晋侯墓青铜器表达意思相近的内容,如果说山西晋侯墓的青铜器是阳奉阴违的话,那么山东长清县小屯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就是明火执仗的反对黄帝了!
山东长清县小屯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不是墓葬发现,而是1957年修建水库时的野外发现,发现的地点和时间各不相同,发现的青铜器总数达到一百多件,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泰山岱庙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和长清县博物馆。群友猎鹰拍摄的“举罍”青铜器就是其中的一件,在此表示感谢!

山东博物馆“举罍青铜器”和铭文

首先看青铜器“举罍”的整体造型,与国家一级文物“亚丑青铜罍”的造型基本相似,但缺少了“亚丑青铜罍”下部的羊首,也没有器盖,两侧双耳上的羊角是倒伏的,器身上一道笔直的凸起和两侧小小的实心圆点让人想起了安纳托利亚野蛮人的面貌特征。

亚丑青铜罍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神像

再看湖南博物馆的“皿方罍”是什么样子?

湖南博物馆的“皿方罍”

“皿方罍”才是最正宗的罍形青铜器,上下左右分布着多个羊首,与四羊方尊的造型基本相同,体现的都是“善”字所代表的标准。而长清县小屯遗址的“举罍”青铜器没有了众多的“善”字标准形象,两侧双耳上的羊角模糊不清还呈倒伏状态,由此说明,“举罍”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求标准、只求记载、死路一条的“天人合一”思想。
举罍青铜器造型
死路一条的“天人合一”思想!
再看“举罍”青铜器的铭文内容:

“举罍”青铜器铭文

  “举罍”青铜器铭文中左边那个字的写法来源于这个古汉字的写法,虽然写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的表达非常接近,这个古汉字的意思是:进入不了祖法的记载是因为不符合标准,也就是不符合标准就不可能成功的意思!“举罍”铭文中与其相近写法的文字意思是:背离祖宗记载标准的做法必死无疑!所以“举罍”铭文中左边这个字的核心意思就是:亡!败!原因就是背离了祖宗的记载标准!

再看铭文的右半部分,一共有四个字,其意思是:祖宗记载的标准被更改,什么样的政理都可以记入!标准是限制性的,符合标准可以记入,不符合标准就不能记入,如果什么样的政理都能记入,那就是没有标准!中国历史上改革祖规祖法并废除标准的事情只发生过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唯一一次的改变之人就是黄帝!
“举罍”青铜器铭文左边一个字是“亡”或“败”,右边四个字是“没有标准”或“废除标准”,因此山东博物馆“举罍”青铜器铭文的意思是:

没有标准,必亡!

废除标准,必败!

天人合一的真实意思是:不求标准、只求记载,必死无疑!但“天人合一”指的是有标准存在的情况下不追求标准,而“举罍”铭文的意思是“没有标准或废除标准”的情况下,所以“举罍”铭文的意思表达要更甚于“天人合一”!
山东博物馆“举罍”青铜器的造型表达的是死路一条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上的铭文表达的是“没有或废除标准,必亡、必败!”的意思,而废除标准之人是黄帝,所以“举罍”青铜器不是山西晋侯墓的阳奉阴违,而是明火执仗的反对黄帝!由此说明,当时的长清县并不在黄帝统一的疆域之内,如果在统一的疆域之内就不会明火执仗的反对了。
山西的晋侯墓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反对,所以留下了墓葬。而山东长清县的小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没有留下任何的墓葬,反对黄帝的青铜器散落于荒野之中,反对之人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百多件青铜器在长清县小屯的发现,证明当时的反对者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上古邦国,是一个忠实于上古文明制度的追随者,是一个没有在黄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归顺黄帝的王国,是一个最终走向灭亡的逆潮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