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前”是什么意思?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计算的?

 卧守净土 2020-01-20

喜欢历史的读者,总会在历史书中看到“公元前”、“公元后”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历史书中所谓的“公元前”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究竟又是怎样计算的?由于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人非常多,这次将为大家科普这两个历史中常用名词的真正含义。

耶稣基督油画

“公元”并非中国的说法,而是一种舶来品,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现在为国际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6世纪,以耶稣基督为信仰的教会势力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有一个僧侣提出将耶稣诞生的那一天定为“公元元年”。

从那个时候起,耶稣诞生之日前的日期,就被称之为“公元前”,采用倒数纪年方法;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之为“公元”,采用顺数纪年方法。但,是在欧洲殖民者侵略世界以前,公元纪年的标准只在欧洲大陆普及,由西方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殖民战争打响以后,随着西方的势力遍布全球,这种纪年标准才成为了国际通行的用法。

兽甲骨

接下来再谈一谈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度至今无一定论,不过近代的许多学者在表述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度时,经常用“五千年”作为一个象征性年份。但是从客观角度而言,想要计算中华文明的长度,就需要真正的客观依据作为定论,毕竟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中华文明的程度不是8000年,不是6000年,最常用的说法是5000年。那么,中华文明5000年左右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这5000年历史到底是如何计算的呢?

良渚文化刻符

有专家学者从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可靠性。考古文物的发掘,是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意义,2004年山东省昌乐出土的100多块兽甲骨上,刻了600多个符号,经过考古专家鉴定,这是45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字。

在我国宁夏、内蒙,同样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文字;2016年,浙江平湖又出土了240多件器物,这些器物上的刻画符号是良渚先民5000多年前所使用的文字。随着这些古老文字的出土,中华文化距今6000~3500年之间的历史并非虚构。

大地湾遗址

距今有4000多年的古城、聚落遗址,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陶寺遗址、石峁古城、大地湾遗址、石家河遗址等,距今年代都在4000年以上。至于最后一个国家文明,对于证明中华五千年历史也有着广泛影响,在中国考古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诸多考古学家都用毕生的心血证明,距今有5000年至45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很显然,与把神话和传说当历史的西方不同,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在这片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经过漫长的发展探索以后,文明的曙光在5000多年以前就已经绽放,这是不争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