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写了63个字,比16张乒乓球桌还大,书法展没办就先火了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5-17

16张乒乓球桌有多大?按照每张标准乒乓球的桌面尺寸来计算,是66多平方米。这63个字平均每个字至少有一平方米,可见这个字有多大!

这63个字出自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之手,这是他为了将到上海举办个人书法展而准备的。有人把现场书写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就火了。网友称之为:神操作!

不过,很多网友就提出疑问,干嘛要写这么大的字?“只有写大字才能够表现自己的想法吗?”“书法是儒雅为上,并不是大而笨就好。看看兰亭是怎么写的。”“字体光追求超大没意义,因为尺寸规格已经超出了手臂和手腕的掌控力量,写出来的字就不是自己最佳的状态和风格了!”“写这么大的字,到底有何艺术可言?”“书法是修心养性的,不是玩弄形式的。”“书法雅事,为什么要一味追求什么视觉效果,且没细节表现。”甚至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不过是浪费纸墨,哗众取宠罢了,俗不可耐!“为书界悲哀。”

这位当年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得主,19岁才开始学习书法,40多年来,在隶书方面颇有建树。鲍贤伦从隶书到汉碑,到汉简和秦简的简牍,再加上三代金文,将隶书、汉简书、帛书、篆书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最入古、最风格”的书法理念,并将之渗透到创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人称鲍贤伦为百年书坛第一人,他学书一直坚持“与古为徒”“字如其人”,尤其长期在高校中文系任职,学养深厚,拥有深厚的古典文化积淀。这和那些借突破传统,以创新为名而写丑书的大师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如今他为什么走上了写大字的这条路?

反观他的书坛足迹,最早出现写大字,是他的八尺榜书作品《濠上观鱼》(见上图),这四字写得俯仰开合、气度恢弘。或许,从那时候开始,鲍贤伦开始探索写大字隶书这条路子。后来还专门训练了一年多,成就了一幅大字巨作。也就是在这次之前,他还写过一次大字,从单个字来说,没有这次大,但场面比这次大多了。

▲鲍贤伦写大字巨幅作品《急就章》。

这次也就用了两个半小时,在七张5米、高2米宽的巨幅宣纸上书写《急就章》(见上图),63个字,一共是630平方尺。而上一次,鲍贤伦用6个多小时,在长34米、高4米的15张大宣纸上,书写了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并序》(见下图),近600字,共18360多平方尺。这幅60米长的大字巨作一炮打响,成为鲍贤伦首次晋京办书法个展中最引人瞩目的作品,不仅从100多幅书法精品中脱颖而出,而且广受好评。

▲鲍贤伦写大字巨幅作品《归去来兮辞并序》。

为什么这次写大字却遭到非议?难道真的如网友所说字写得太大了,显得笨俗,没有多少艺术性?

熟悉书法的,没有谁会认为鲍贤伦的书法没有艺术性。因为他的书法特色实在太明显了,专家称他以书写性激活了隶书的古艳之美,以写意性强化了隶书的寄情功能,以学术性浇灌了隶书的人文气质。

▲沃兴华教授在写大字。

而曾以写大字而被网友嘲讽为“丑书名家”的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沃兴华(见上图),对鲍贤伦写大字做过研究,他认为鲍贤伦在两个方面做得很不简单:

一是成功地将小字大写。小字大写看似容易,其实难度很高,因此近百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几年,虽然写简牍书法的人很多,但是成功者极少。因为小字重韵味,大字重气象,它需要方方面面的转换,尤其小字与大字的用笔方法和结体方法都不相同。而鲍贤伦用隶书,将秦汉时代竹简上的小字大写了,要知道竹简只有0.8~1cm宽,上面的字更小(见上图)。鲍贤伦不仅成功地将小字转换成了大字,还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并写得雍容大度,难能可贵。

二是成功地写出了隶书的书卷气。借鉴碑版来写简牍,写得端庄大气,温润飘逸,有书卷气。他说,鲍贤伦初创时的风格,“点画有粗细波磔,结体有大小疏密,章法有参差错落,隶书能写出那么多变化,很新奇。”但是在他日后的不断改进中,原来的变化逐渐收敛,风格逐渐归于平淡,尤其是大字对联,雍容大度,温润飘逸。

沃兴华认为鲍贤伦的书法风格主要是平淡中有奇崛昂藏之气,就好比陶渊明的诗。他字的结体造型别具匠心,先由横竖直线构筑起正大宽博的格局,再以长撇长捺之斜线赋予飘逸的动感,最精彩的是以各种各样的点的组合来表现趣味。

有如此深的造诣,并致力于“把概念化的当代腔调洗脱干净”的鲍贤伦,他写的大字,真的一无是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