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钩玉带入梦来,你了解古代男人的腰间浪漫吗?

 杨娇依依 2020-01-20

中国玉器的历史悠久而漫长,在8000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玉器形制,在我国出土和传世的古玉器中,带钩是常见的器类。其数目众多、形式各异、造型别致、雕琢精细、纹饰华丽,令人赞叹不已。

带钩指的是我国古代王侯和文人志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一般由钩、身、钮三部分组成。作为古代服饰专用的必需品,在近几十年的考古挖掘中陆续出土,人们逐渐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被带钩精湛的工艺所吸引。

从质地上分,带钩具有青铜、白银、黄金、玉石、骨、木等材料。其中,青铜带钩的出土数量最多,使用也最为普遍,而玉质带钩虽然出土量相对较少,但是延续时间最长。玉带钩在玉器中属于杂器,它虽为小器形,但却能够反映出当时玉文化的时代精神及文化意义。良渚文化-东周秦汉一宋元明清,玉带钩经历了三次曲折发展的演变。其间的起伏,有深刻的文化背景,个中缘由还值得深入探讨。

玉带钩的发展


良渚文化(初始期)


玉带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

浙江铜乡金星村遗址出土玉带钩

良渚文化玉带钩用法示意图

良渚文化玉带钩的形制基本一致,整体呈方块状,是用修整好的长方玉块切磨而成的。制作程序先是将玉料切割成长方块形,再在两端用对钻法各钻通一孔,然后以一端的孔为起点,用线割法剜去中部而成钩首。最后在钩面作变形细加工,磨光,偶有雕刻纹饰。

良渚文化玉带钩


春秋战国(成熟发展期)


春秋时期出土的玉带钩数量不多,早期的玉带钩有的仅有钩首,没有钩钮,此时玉带钩的体型还比较小长度一般小于10厘米,最小的不足2厘米。雕琢工艺简单,多为水禽形,钩首向上回望,体背设钮,素面或刻卷雷纹。钩钮多靠近钩尾,随着年代后移,钩钮有渐离尾部而向体中部靠近之势,长度亦渐趋加长。

春秋时期蛇首玉带钩

到了战国时期,玉带钩的类型多为素方体形和饰有勾云纹等几何形纹饰的琵琶形,钩体和春秋时期的玉带钩一样较小,长度在5~ 6厘米上下,少有超过10厘米的。一般制作比较简练,钩首多数比较短小,有素首、龙首、兽首、禽首等。有方形钮或圆形钮,钩身与钩钮等宽。少数牌形钩制作精致,采用了透雕工艺,这样的带钩为社会上层所拥有。

山东曲阜鲁故城牌形玉带钩

战国中晚期,玉带钩的制作与使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出土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制作工艺精。由钩首、钩身、钩钮组成的完备形态已经定型,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的横写“S” 形,钩首一般高昂,已见到的有龙、虎、马、鸟、鸭、瑞兽等型;玉带钩的造型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多彩,雕工挺拔有力、纹饰华美流畅,这时的玉带钩已进入了成熟发展期。

战国龙首玉带钩


两汉时期(鼎盛期)


汉代出土的玉带钩主要以西汉为主,东汉出土的数量少,且主要造型和纹饰和西汉区别不大。汉代作为玉带钩发展的巅峰,无论是工艺,形制还是纹饰方面都达到了高峰,虽然属于小器形,但玉带钩也表达着当时的文化和思想。

广西南越王墓出土的西汉玉带钩

汉代玉带钩的纹饰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型的纹饰,以几何形纹饰为代表,如谷纹、弦纹、线纹、涡纹、阴刻几何纹、四叶纹等,这些几何型纹饰有的是纯粹的几何形,有的则是从动植物简化抽象而来。抽象形纹饰在玉带钩中很少单独出现,大多数是几组纹饰相结合。

涡纹

弦纹

另一类纹饰是写实性的纹饰,主要是针对自然界物体和想象性物体的图案化模仿。自然界物体包括云、花、鸟、鱼等等,想象性物体主要是指人们臆造的龙、凤、螭等神怪的动物。人们通过这种纹饰图案,用来象征或者寄托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生活情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龙纹

卷云纹


魏晋南北朝(衰退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是玉带钩的衰退期,在这一时期玉带钩主要为素面琵琶形玉带钩。也有的造型与汉代近似,背上刻有浮雕纹饰,有凤纹、螭纹等,但头很小,式样极为美观。这一时期铜带钩为多,主要为棍状,身上纹饰大都简单而整齐。宋代的玉带钩较多,有螭龙带钩、鸟头、螳螂首带钩等,宋代带钩较元、明带钩稍窄一些,用料较精细,纹饰、造型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宋代玉带钩

西晋玉带钩


元明清时期(回升期)


·元朝玉带钩

元朝不但继承自汉以来的玉带钩的总体形制和特点,又融入了蒙古族的一些文化特色。元代玉带钩的各种式样,除琵琶和银锭形纽后代少见外,其它各式样和明、清基本相同。既有方便使用的类型,也有纯装饰类的带钩。

元代 海东青捕天鹅玉带钩

·明代玉带钩

明代玉带钩的龙首较元代宽短,呈方斗形,头面额际稍隆起:颈部较窄,龙首形为多,圆眼、隆鼻、张口露齿,爪呈握拳形,也称“风车爪”,四爪、五爪都有。腿关节处较方折,此时期带钩的钩首大,钩身长条形,常浮雕一螭,龙首与螭首距离较近以锯齿纹表示龙眉,用阴线刻画较多。

明代 海东青啄天鹅玉带钩

明朝时期玉带钩的款式除了有沿袭前朝的外,也有一些具有独特的特色:钩体精雕细琢,镶嵌宝石。嵌宝式带钩不但具有满饰式的特色而且在此基础之上镶嵌宝石,色泽光艳,更加衬托出玉器的华贵,增加了美感,也展示了雕琢工艺的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定陵墓出土玉带钩

·清代玉带钩

到了清代,已完全由实用器转变为玩赏器,实用性降低,但是工艺却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清代早期的器物,在各个工序中都很讲究,所以无论在制作、磨工、抛光等方面都是超过前代的,带钩体形变大、变长。特别在玉材选择上非常严格,玉色洁白,光泽强烈,大都采用白玉和上等粉皮青玉进行加工,更令人赏心悦目。

 清朝玉带钩


玉带钩本身具有其文化内涵,象征权力、吉祥、地位等等。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本身也从实用玉器向观赏性玉器转变。随着更多玉器的出土,我们也将看到更完整的古时的人文风貌。 

参考文献:

[1]成昕.玉带钩的历史演变[J].收藏,2018(06):162-165.

[2]张楠楠. 汉代玉带钩的特征及文化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3]赵瑞廷,于平,宋磊,高尚武.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三件玉带钩的比较研究[J].博物院,2017(02):5-27.

[4]刘文庆.考古学视角下的古代玉带钩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12):68-70.

[5]吴宁.奇巧玲珑玉带钩[J].东方收藏,2016(10):55-58.

[6]徐颖.玉带钩的演变与发展浅谈——以杭州博物馆馆藏玉带钩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8):65-69.

[7]刘闯. 宋至清末龙首玉带钩研究[D].郑州大学,2015.

[8]林滔.浅谈汉代玉带钩的造型、纹饰特点[J].大众文艺,2014(10):105-106.

[9]赵宏伟.玉带钩的出现与发展浅说[J].收藏家,2011(01):13-16.

[10]马玉玺.清代玉带钩鉴赏[J].收藏界,2010(04):41.

[11]丁希凡.玉带钩的造型及纹饰风格的演变[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9):200-202.

[12]杨玉彬.玉带钩的演变及特征[J].收藏界,2007(06):39-42.

[13]王仁湘.玉带钩散论[J].四川文物,2006(05):58-67.

[14]王瑛.古玉带钩浅谈[J].文博,2006(02):41-43.

[15]王蔚华.玉带钩[J].收藏界,2005(04):110.

[16]周太祥,张建康.浅谈玉带钩[J].东南文化,2000(08):86-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