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真正的智慧,就是知人心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1-21

红颜丹心聚菁英·金秋共读圣贤书

继盛夏时节的南京之后,9月16日-9月17日,于丹老师与红颜丹心课堂的学员们再次相聚于金秋时节的深圳,开启了一场关于“儒家智慧与精神成长”的心灵探索之旅。

引子

半部《论语》修自身

9月16号早晨,在课程的一开始,于丹老师就为姐妹们阐述了“红颜会精神”。

她说:女性要有自己哲学理性追本溯源的文化之根,要有诗词歌赋优美表达的飞扬之美,要有琴棋书画这样一种玲珑的中国的涵养,但是也要有精神成长,也要有持家置业这样的责任担当,这一切构筑起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红颜会的精神。

正式因为追寻这样一种红颜会精神,于丹老师从《论语》讲起,给我们带来本次关于女性精神成长的儒家智慧课。

北宋的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于丹老师说,《论语》里面的智慧,有一半是“外王之道”,是用作治理天下的,而另一半是“内圣之道”,是用作修行自身的。

而对于红颜会的诸位姐妹,于丹老师说,能做到半部《论语》修自身就足够了。《论语》一书微言大义,短短的篇幅内包含了人生每个阶段的成长智慧。少年之时的向学之道,弱冠之年的只想追求,而立之年的平衡定位,不惑之年的责任担当,等等,尽在其中。

这次红颜丹心课堂,于丹老师就用她深厚的儒学修养深入浅出地为红颜会女企业家们讲述了修行自身的“儒学六道”。

君子之道

首先,于丹老师跟我们讲的是“君子之道”。

我们现代的人,不读儒学经典原籍,总是以为儒家所谓“君子”,要么就是那种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要么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道德圣人。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了解一点儒家思想,就知道真正所谓“君子”,并不是指某一类人,而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标准。

于丹老师讲,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有三个标准:他是内心自我完善的人,是胸怀天下高尚的人,是和而不同的人。

于丹老师认为,君子是梦想,是目标,既是高远的,又不是遥不可及,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1

1、 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自律,从而拥有自尊和自由的人。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逐渐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2、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快乐。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他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4,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合群但不拉帮结派,能照顾到很多人但不喜欢结成小圈子。

5,一个君子不会把自己要做的事、要达到的目标先说出来,而往往是等把事都做完了,目标都达到了,才淡淡地说出来。

6,内心自律,精神成长,这是君子道德的起点;胸怀天下,情操高尚,这是君子融入社会的担当;和而不同,能够有自己找到独属于自己成长的路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当下到未来必经之路。

孝敬之道

9月16日下午两点,继君子之道之后,儒学六道的第二道,于丹老师讲的是“孝敬之道”。

在中国,百行孝为先。因为儒学根基于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古代宗法社会,所以孝道就是《论语》智慧的起点。

孔子曾说过自己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于丹老师认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晚辈-自己的儿女。

安老者,摆在孔子理想的首位,因为在古代社会,孝敬,是一个成人人格的最低起点,不孝不足以为人。

今天我们总在说,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我们反过来说一个命题,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其实我们应该把对父母的爱也变成本能。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2

1,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行孝为先”,一切的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

2,中国人常常将“孝”、“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

3,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作为儿女,侍奉父母,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觉得父母有什么错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

4,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

5,孔子用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

6,真正的孝敬,就是一个人用对长辈的心推及到社会上。

智慧之道

君子之道是一整套做人的基本准则,孝敬之道是一个人人格的起点。儒学六道的第三道,于丹老师跟我们将的是“智慧之道”。

其实我们只有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之后,才会谈到智慧这个问题。古代人读书求学,也有小学和大学之分,小学学的是一些“三德”、“三行”、“六艺”之类的基本规则、德行以及生存技能,到大学开始,就要开始培养一种“知人心”的智慧了。

孔子说,“仁者,知人也”,在《论语》中,这种“知人心”的智慧洋溢在字里行间。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3

1、如果你懂得天体物理,懂得生物化学,你只是拥有了知识。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面对人心,你拥有什么样的判断力。

2,孔子说,你看一个人,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不要静止地在一个点上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不能断章取义认为一个人说了什么话就是什么人,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3,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获得智慧没有捷径,无非多闻而慎言,多见而慎行。

4,大智慧和小聪明有时就是一个态度问题,大智慧是舍,小智慧是得。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从来不干这四件事:主观臆断(意)、专制独裁(必)、固执己见(固)、唯我独尊(我)。

6,知识是可能产生智慧的基础,但知识未必直接导致智慧。

学习之道

讲完了智慧之道,那么智慧到底在人心中是怎样酝酿起来的呢?除了“生而知之”的“天人”,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所以于丹老师紧接着讲了“学习之道”。

其实,纵观《论语》全书,孔子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专门的“老师”,所讲的大部分内容都和学习有关。《论语》的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本人也是无一日不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更说,“好学近乎智”。

通过学习才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学习永远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开始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4

1,一个人只有在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而所谓的智者,就是在一生中学会和自己的短板相处。

2,学习的目的,对于个体来讲是完成生命的成长,对于社会来讲是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如果学习只是口头上的炫耀,既不能提升自己,又不能有益于社会,那就是失败的学习。

3,世人读书,不仅仅为衣食两种,而是要通过不断地理解这个世界然后和它达成一个善意的和解。

4,张载《西铭》中有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一个人学习的最高境界。

5,每个人出生时只有一条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吃喝活着;等到大家开始读书,提升自我了,就有了第第二条命,就是生命,是生生不息。

6,即便是品德好,不学习,没有智慧,做很多事情总是会过犹不及的。

7,在学习中了解自我,建立跟世界的关联,完成定位和不断调整的平衡,这其实才是学习最好的境界。

交友之道

我们通过学习所获的智慧,最终都是要学以致用的,最终都是要在社交中去实践的。人活在社会中,就是要跟人打交道,建立人际关系。所以,儒学六道第五道,于丹老师跟我们讲的是“交友之道”。

于丹老师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良师益友可以助你进步,恶朋佞友则会把你拖向深渊。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呢?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5

1,三种好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坦荡、诚恳诚实、博学多闻的人是对你有益的好朋友。

2,三种坏朋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阿谀逢迎、两面三刀、夸夸其谈的人对你有害的朋友。

3,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等最好的来选择。我们交到优质朋友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然后自然会交到层次较高的朋友。人有什么素养,你在朋友圈就有什么样的状态。

4,而提升人的修养,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方法,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上好大学有分数线,交好朋友同样有分数线,但这个分数线跟学历无关,关系见识眼界。

6,交朋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寸,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跟朋友过分亲密就是疏远的开始。

心灵之道

人的智慧,其一是来自于持续不断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则来自内心的持续的修养。

古代人,读完“小学”,就要读“大学”,在儒家四书中,《大学》居首,其中有个“八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在“格物致知”之前,而一切都已“修身”为本。所以说身心的修养极为重要。

本次丹心课堂,最后一讲,于丹老师讲的就是“心灵之道”,这刚好也符合于丹老师认为的《论语》的真谛:找到一种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于丹老师说,《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红颜丹心课堂心得06

1、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却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2、人首先要能够正确的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的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要尽可能的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3、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4、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关键的是你要做一个内心敞亮的人,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喜。

最后,于丹老师总结说:“论语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不可以僵死的去理解。所有古典、圣贤思想的精华无非要化入我们每一个生命,当它在你的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你那种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在短短的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的学员们,和于丹老师同食同行同修,共同穿越历史之长河,在《论语》之中,遇见了孔子,遇见了子路,遇见了颜回,更体悟到一种深刻的生命智慧,遇见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